时间: 2025-05-03 17: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4:05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
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云母在溪水中反射出光辉,溪流不知已流过多少个春天。深藏于此的武陵客人,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的洞庭湖人。白发在明亮的镜子前让我感到羞愧,清澈的光芒照耀着水面。到头来,在古松树下,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人,迎接着岁末的寒风,头巾已然挂在头上。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景文,号宗悫,生于盛唐,享年约五十岁。刘长卿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同时蕴含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隐逸思想的交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并隐喻对世事的思考与超脱。
《云母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首联“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就通过“云母”的光辉与溪流的流动,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流动的美,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时间的无情。接下来的“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则引入了隐士的形象,暗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中,通过“白发”和“皎镜”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自我反省。最后一句“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则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思索融入自然环境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刘长卿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生哲理与自然和谐的美感。
诗词测试:
“云母映溪水”中的“云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矿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树木
诗中“岁晚挂头巾”中的“岁晚”意味着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刘长卿的诗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宁静的心境。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与深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