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2:59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唐代:刘长卿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通往天台山的路上。石桥上没有人,只有我独自向前走,路途遥远。乞求食物的山中人很少,寻找钟声的野路也显得很遥远。松树门前的风自会扫荡,瀑布上的雪却难以融化。秋夜里听到清晰的梵音,余音随着海潮而逐渐消逝。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长卿,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长卿的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山水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追求。诗中所描绘的天台山,是当时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自然景色中。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通过描绘孤独的旅程,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头的“石桥人不到”便营造了一个寂静、空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接着,“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通过对山中乞讨者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艰难,同时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生活道路上的孤独与辛苦。
后两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则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松门的清风象征着内心的宁静,而瀑布的雪难以消融,则暗示了修行的艰难与世事的无常。最后一句“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更是深化了主题,清晰的梵音伴随着海潮的声音,既是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石桥人不到”表达了什么情感?
“乞食山家少”中的“乞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秋夜闻清梵”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刘长卿的《送少微上人游天台》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和对修行的向往,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壮志豪情与对历史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