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42
空山泉落松窗静,
闲地草生春日迟。
白发渐多身未退,
依依常在永禅师。
在空旷的山中,泉水潺潺流下,松窗外显得格外宁静;
闲置的土地上,草木开始生长,但春天的日子来得有些迟缓。
白发逐渐增多,身体却依旧没有衰退,
我依依不舍地常常想起永禅师。
该诗中提到的“永禅师”可能是指某位在诗人心中有重要地位的禅宗高僧。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与对师长的怀念形成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禅理的追求。
韦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答澈公”作于与澈公的交往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禅师的怀念。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思绪交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答澈公》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空山泉水流淌的宁静场景,给人一种恬淡安宁的感觉。第二句“闲地草生春日迟”则暗示着生机的到来,却又带有一丝迟缓的无奈,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第三句“白发渐多身未退”则将个人的衰老与身体的健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依依常在永禅师”,不仅是对师长的怀念,更是对一种心灵寄托的表达,暗示着诗人向往的生活哲学与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自然,表现出一种诗人向往的宁静与和谐,同时对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坚韧进行深刻反思。诗人在闲适的环境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师长的怀念。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永禅师”是指: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诗中“白发渐多身未退”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