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02:57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
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
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
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
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
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
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
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
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02:57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
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
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
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
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
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
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
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
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七十二位君王的辇道已经荒废,云亭的踪迹也变得模糊不清。祖龙的碑文没有字迹,金函和玉检都显得荒唐可疑。开元天子在全盛时期,意气风发,似乎想要超越轩皇。东封自古被称为大典,因此下诏开设明堂。碑文大多用来示意吉祥,挥洒的御墨闪耀着天章的辉煌。高文可能出自燕许之手,长篇大作何其辉煌。那时的天下本是富饶,发扬光大却导致铺张浪费。八分体字淋漓尽致,共有六百字,屹立在三丈高的崖壁上。芝英鹤头的书法体制独特,笔势仿佛酸枣和中郎的风格。焦山的鹤铭和鼎铭又算得了什么,惟愿与朱陵的洞天铭相比较。可惜的是天宝末年,杨氏家族动乱不已。风尘激荡之际,鼙鼓震动大地,直抵渔阳。珠玉沉没,铜器被毁,只有这块碑铭历久弥新。难道鬼神自有木甲来保护,不然风雨如何能让光芒依旧绚烂?流传下来的完整版本世间少见,我很想用硬黄纸拓印。今后若能携回吴会,何不把它作为珍品藏于萧斋?可惜这青色的梯子和翠绿的道路必定耗费巨资,而我却羞于空手而归。耸肩仰面百遍细读,口角流沫神情激昂。相信岱宗的壮观是第一,秦松和汉柏都已枯萎。
王初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历史、文化,风格独特,常以深刻的见解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观磨崖碑作》是王初桐在游览某处磨崖碑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磨崖碑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成就,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观磨崖碑作》通过描绘磨崖碑的荒凉与辉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开篇以“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引领读者进入历史的沉寂,勾勒出昔日辉煌的对比。接着,诗人提到“祖龙之碑既无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也暗示了历史的流逝和文化的缺失。
诗中对开元天子的赞美,以及对大典的追溯,反映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与对当下动荡的忧虑。通过“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诗人不仅赞美了碑文的书法艺术,也揭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无常。特别是“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最后,诗人以“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结束,表明了他对历史的学习与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磨崖碑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初桐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人通过对磨崖碑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辉煌,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悲剧的感慨。诗中的每一句都透漏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忧虑,表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怀。
选择题:王初桐的《观磨崖碑作》主要描绘了什么?
填空题:整首诗通过对磨崖碑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__与文化的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开元天子”是指唐朝的一个盛世时期。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