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7:06
钗梁旧燕。怅尘满镜台,奁衣慵换。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高楼明月吹箫伴。隔瀛海仙山天远。乱莺啼后,碧苔院宇,履綦谁见。江馆。萧萧夜雨暮云外,尚把鸾音凝盼。骑省费词,元相悲怀谁深浅。朱颜省识春风面。倩谁写真真行看。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
旧时的燕子在钗梁上栖息,镜台上满是尘埃,让人感到怅惘,懒得换上新衣。笛声中带着暮色的愁绪,琴声里夹杂着秋天的心事,而春天的痕迹却已短暂。高楼上的明月伴随着吹箫的乐声,遥远的仙山和瀛海让人心生向往。乱莺的啼鸣过后,碧绿的苔藓院子里,谁会看见我的足迹呢?江边的馆子里,萧萧的夜雨在暮云外飘落,我仍在期待着那优雅的音符。骑省的诗词中,谁能深切地理解这份悲伤?旧日的面容是否还认得春风的面目?倩影谁能真实地描摹?纵然呼唤芳魂归来,恐怕也只能随梦而散。
作者介绍:李岳瑞,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借以表达对旧日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绛都春·和梦窗》是一首充满感伤与追忆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使用了大量意象,如“钗梁旧燕”与“镜台尘满”,既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又流露出深层的情感。诗人用“笛里暮愁”和“琴里秋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显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高楼明月和吹箫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又因“隔瀛海仙山天远”而感到遥不可及,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整首诗更显得深邃而动人。最后,诗人以“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收尾,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孤独与哀愁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钗梁旧燕”象征着什么?
诗中“高楼明月”与“隔瀛海仙山”形成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什么?
“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但李清照的诗更偏向于直接的情感流露,而李岳瑞的诗则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