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8
长安春望
作者: 张蠙 〔唐代〕
明时不敢卧烟霞,又见秦城换物华。
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已发五侯家。
甘贫只拟长缄酒,忍病犹期强采花。
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艖。
在明媚的春光下,我不敢沉醉于烟霞之中,而是再次看到秦城的繁华变换。残雪尚未消融,双凤阙依然矗立;新春已经来临,五侯家中已然喜庆。虽然甘愿清贫,只想长久地藏酒于心,但即使生病也仍期盼着去采花。自从离别故国,桑树和柘树都已枯尽,十年来战争践踏了海西的土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精炼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长安春天,诗人因战乱离乡,心中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长安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篇开头,诗人意识到春光明媚却无法沉醉于其中,反而看到秦城的繁华变换,暗含对国事的忧虑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接着,通过“残雪”和“双凤阙”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中间几句则转向自我情感的表达,诗人在甘愿清贫的同时却又忍受病痛,仍旧期待着春天的花朵,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两句以对故国的思念作结,桑柘枯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十年兵践则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悲剧结合,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情怀与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明时”指的是什么?
A. 黑暗的时光
B. 明亮的春天
C. 凌晨的时光
答案:B
诗人对故国的思念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A. 残雪、双凤阙
B. 甘贫、酒
C. 桑柘、兵践
答案:C
诗中提到的“五侯家”代表了什么?
A. 贫穷的家庭
B. 富贵的家庭
C. 老百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