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18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
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已经回到了家乡,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他不再依赖于镜湖的春天来增添情趣,而是随意地随着流水而去。在雪中穿着木屐登山,在树林中用手巾舀酒。只留下空荡荡的道士观,究竟有谁是真正的学仙人呢?
“道士观”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与道教相关,表达了对修道者和仙人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学仙人”,暗示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朱放,唐代诗人,虽历史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可能写于诗人归乡后的感悟,描绘了他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文化的思考。
朱放的《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是一首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作。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归乡后的逍遥生活,流露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已得归乡里”,直接表明了他的归宿感和安宁;“逍遥一外臣”则展现了他对身份的自嘲,暗示了虽然身为官员,却更向往自由。
接下来的“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随遇而安的态度,拒绝依赖外在事物来获取快乐。接着,诗人在雪中登山、在林间品酒的描写,透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
最后一句“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则引发了对道教文化的思考,带有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质疑。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致和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逍遥自在的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探讨道教文化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厌倦
B. 自在
C. 忧愁
D. 忙碌
“镜湖春”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生机
B. 冷清与孤独
C. 繁华与喧闹
D. 过去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道士观”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官场生活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A 3. B
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VS 王维《终南山》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但朱放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通过描写山水景色传达了哲理与情感。朱放在对道教文化的思考上更为直接,而王维则通过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