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2:37
团扇经秋似败荷,
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
举世炎时奈尔何。
这把团扇在秋天里就像凋谢的荷花一样,
扇面上的画仿佛是旧时的松树和藤萝。
我对扇子的使用与否并不在意,
在这个炎热的世道里,又有什么办法呢?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苏轼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扇》写于苏轼晚年的某个秋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局的无奈。此时,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许多波折,身处逆境中的他,常常用诗歌抒发心中感慨。这首诗通过团扇的意象,表达了对旧时美好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受。
这首《扇》通过团扇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首句“团扇经秋似败荷”将团扇与凋谢的荷花进行比较,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这里的“团扇”不仅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更象征着曾经的青春与美好,而“败荷”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衰败。
接下来的“丹青彷佛旧松萝”则通过对画作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对过往的怀念。画面中的松树和藤萝,承载着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的却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第三句“一时用舍非吾事”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生活中有许多选择与放弃,诗人却将这些看作是外在的事情,不愿被其左右,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举世炎时奈尔何”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面对社会的炎热与动荡,诗人无能为力,只能感慨。这种感慨在整首诗中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淡然。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诗人通过团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当下世道的淡然态度,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易逝。
《扇》的作者是谁?
在诗中,团扇被比作什么?
诗人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选择与放弃?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苏轼的《扇》,更好地把握其诗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