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屈原塔

《屈原塔》

时间: 2025-04-26 07:40:32

诗句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2

原文展示

屈原塔
作者: 苏轼 〔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人们仍然为屈原的悲剧而哀痛,千百年来他的情感未曾消减。他的灵魂飘荡在何处,年长的人们只能无奈地哽咽。直到今天,在沧江之上,人们投饭以救助他的饥渴之感。屈原的遗风已经化作竞渡的传统,而哀号声仿佛让楚山都为之震裂。屈原作为古代的壮士,在生命尽头时意志坚定,生死不屈。世俗的人怎能理解这种情怀,心中难以割舍。南宾本属于楚国,山上有他的遗塔,或许是信奉佛教的人所立,为了避免他的灵魂沉沦。虽然这一切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种情感却是极为真切。古人都是要死的,何必较真于生死的考量。名声是无穷无尽的,而富贵不过是短暂的热闹。大夫们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坚守着他们的节操。

注释

  • 屈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离骚》闻名,因政治失意而投江自尽。
  • 沧江:指长江,这里用以象征屈原投江的地方。
  • 遗塔:指为屈原所立的纪念塔。
  • 奉佛人:信奉佛教的人,暗示对屈原的追思和纪念。
  • 持死节:指坚守自己的节操与信念,宁死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诗思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处于人生的低谷,因而对屈原的悲剧有着更深的共鸣。屈原作为忠臣和文化象征,在古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苏轼通过对屈原的追思,反映出自己对理想与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屈原塔》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思的作品,苏轼通过对屈原的追悼,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屈原一生的悲切追忆,又有对死亡和名声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提到“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显示了屈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屈原的灵魂漂泊状态,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诗中提到“投饭救饥渴”,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尊重。这种情感在后文中得到了升华,苏轼探讨了名声与财富的虚幻,强调了“古人谁不死”的哲理,表现了他对生死的淡然态度。最后,诗人提到“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更是呼应了屈原的忠诚与坚守,展现了对节义的崇高追求。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是对屈原的追思,也是对生命和理想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楚国人民对屈原的悲痛之情,历经千年仍未消减。
  2.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屈原的灵魂漂泊无定,年长者为之哽咽,表达对屈原的无尽思念。
  3.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直至今日,人们在沧江投饭以祭屈原,传承对他的怀念。
  4.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的精神已化为竞渡的遗风,哀号声震裂楚山,表现出英雄的影响力。
  5.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屈原作为古代的壮士,其死志坚定,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6.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世俗的人怎能理解这种情感,心中难以割舍。
  7.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南宾地区曾属楚国,上有屈原的遗塔,象征对他的追思。
  8.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或许是为了避免屈原灵魂的沉沦,信奉佛教的人所立的塔。
  9.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虽然缺乏确凿证据,但这种情感却是非常真切的。
  10.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古人最终都要死,何必在生死上斤斤计较。
  11.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名声是无尽的,而富贵不过是短暂的热闹。
  12.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因此,大夫们明白这个道理,坚守自己的节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老空哽咽”与“精魂飘何处”,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屈原的灵魂比作漂泊的游子,表达其无处归属的悲凉。
  • 拟人:将“哀叫”赋予山体,使得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追忆屈原,探讨生死与名声的哲理,传达对节操和理想的坚守。它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与哀思,同时也反思了人世间对名利的追逐,强调了精神的永恒与物质的短暂。

意象分析

  • 屈原:象征着忠诚与理想,悲剧的英雄。
  • 沧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记忆的延续。
  • 遗塔: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与追思。
  • 竞渡:象征着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人? a) 魏
    b) 楚
    c) 赵
    d) 汉

  2. 苏轼在诗中提到屈原的灵魂飘荡在哪里? a) 天空
    b) 沧江
    c) 楚山
    d) 乡间

  3. 诗中提到的“投饭救饥渴”是为了什么? a) 祭祀屈原
    b) 吃饭
    c) 送饭给他人
    d) 纪念屈原

  4. 诗中提到“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贵
    b) 坚守理想与节操
    c) 追求名声
    d)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1. b) 楚
  2. b) 沧江
  3. a) 祭祀屈原
  4. b) 坚守理想与节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词,体现了豪放与壮志。

诗词对比

  • 屈原 vs 苏轼:两位杰出的人物,屈原以悲剧英雄著称,苏轼则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二者在各自的时代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屈原传》
  • 《苏轼评传》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与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屈原塔》的情感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严光钓台 玩月 有所恨二章 东风二章 相和歌辞。铜雀妓 益昌行 答韩十八驽骥吟 寓兴 汝川行 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催办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语简意赅 淫荒无度 包含讵的词语有哪些 通前澈后 眯盹儿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门字框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见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迎遣 包含倭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急来抱佛脚 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如蹈汤火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