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

时间: 2025-04-26 22:26:23

诗句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23

原文展示: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老乌鸦衔着肉纸飞舞在灰烬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山川又在哪里呢?在苍耳林中,太白星升起,在鹿门山下,德公又回来了。管宁年老时最终归去,王式当年本就没有来过。请记住城南的上巳节,那时木棉花落下,刺桐花正开。

注释:

  • 老鸦:指成年的乌鸦,这里象征孤独和恍惚。
  • 肉纸:用肉做的纸,古时用肉纸祭祀,象征祭祀的仪式。
  • 飞灰:飞舞的灰烬,象征逝去的事物。
  • 苍耳: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的是环境的荒凉。
  • 太白:指的是夜空中的太白星,即金星。
  • 鹿门山:德公(指的是德星)的归处,常用来象征归隐。
  • 管宁:古代著名的隐士,象征归隐的理想。
  • 王式:指的是王氏,表示他并未参与这一场景。
  • 上巳日:古代的节日,通常在春天,寓意春天的生机。
  • 木棉花、刺桐:代表春天的花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流亡海南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思考。寒食节在古代是祭祀先祖的日子,而上巳节则是春天的节日,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一种淡淡的忧伤为基调,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首联以“老鸦衔肉纸飞灰”开篇,传达了一种孤独和逝去的感觉,乌鸦的形象在古代文化中常与丧失和哀伤相关联,令人想起那已逝的亲人和故乡。而“万里家山安在哉”则是诗人心中深深的迷茫,流亡生涯使他更加思念故乡,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中间部分提到“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借太白星和德公的归来隐喻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回忆。诗人通过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繁华的淡然。

最后两句“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则将时间定格在春天的节日,木棉花与刺桐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同时也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时空的交错让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鸦衔肉纸飞灰:展现了一种凄凉的景象,乌鸦与纸灰暗示着祭祀与逝去的情感。
  2. 万里家山安在哉: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承载着对家乡的深切关怀。
  3. 苍耳林中太白过:描绘自然环境,太白星的出现也暗示着诗人的孤独感。
  4. 鹿门山下德公回:提到德公,暗示隐士的归隐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管宁投老终归去:表现了人生的无常,管宁的归去象征着对老年人生的反思。
  6. 王式当年本不来:暗示有些人和事物在生命中并未真正参与,留下遗憾。
  7. 记取城南上巳日:将时间定位在特定的节日,增加了怀旧的情感。
  8. 木棉花落刺桐开: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和生命的延续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鸦”象征孤独和哀伤,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木棉花和刺桐花象征生命和希望,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一种忧伤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鸦:象征孤独和逝去。
  • 肉纸:与祭祀相关,暗示对逝者的怀念。
  • 苍耳:代表环境的荒凉。
  • 太白:象征孤独与理想。
  • 鹿门山:隐士归处,象征归隐生活。
  • 木棉花、刺桐:象征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鸦”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富贵
  2. “记取城南上巳日”中的“上巳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节日
    • B. 冬天的节日
    • C. 秋天的节日
    • D. 夏天的节日
  3. 诗中的“木棉花”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复苏
    • B. 逝去的时光
    • C. 孤独的心情
    •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时代动荡带来的悲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东坡集》

相关查询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二 燕昭王 感遇·之卅八 感遇·之卅七 感遇·之卅六 庆云章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三十八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九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八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七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耆婆耆婆 人面逐高低 四点底的字 提手旁的字 一棍子打死 掎裳连袂 世讲 枉口诳舌 望尘追迹 糹字旁的字 心荡神摇 鲲鲸 子公司 金字旁的字 包含帑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缸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