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杭州山

《游杭州山》

时间: 2025-04-27 06:29:23

诗句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aa40。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29:23

原文展示

游杭州山
作者:苏轼 〔宋代〕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山的宁静与美丽。诗人先描写山村的迷离与寺庙的钟声相互应答,傍晚时分云层低垂,落日依然挂在塔尖。接着,诗人与两位和尚一起漫步在青山下,送别客人渡过石桥时,迎接新的客人走出树林。诗人思索着人生的本真,听着往事的娓娓道来。

然后,诗人提到钱王当年壮年时的英雄事迹,以及乡人对贫贱的看轻,相比之下,异乡人却能识别出真正的英雄。立石像纪念兴王的地方如今已变得岌岌可危。接着,诗人谈到三吴的功勋与四海的富贵,归来后乡亲们对崇高的事物感到畏惧与压迫。

最后,诗人提到后世的诗人对他人的讥讽与批评,似乎想要过分纠结于他人的看法。是非对错已经不重要,兴衰也不必匆匆而论。诗人最后幽默地向禅师请教,禅师却只是笑着指向那些浮沤而已。

注释

  • :小村庄。
  • :茂密的草木。
  • :指晚期,此处可能指傍晚。
  • 石桥:指连接两岸的桥。
  • 林樾:树林的阴影。
  • 钱王:指钱塘王,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崇高:指崇高的价值或理想。
  • 挑抉:指挑剔、指责。
  • 浮沤:指表面的泡沫,象征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和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杭州山》写于苏轼被贬至杭州期间,他在此地游览山水,感悟人生。杭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着他,使得他在游历中产生了诸多感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哲学思索。

诗歌鉴赏

苏轼的《游杭州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与友人、僧侣共同游玩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对乡土的深情和对历史的眷恋。开篇的“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落日与塔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对人与自然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他通过与友人、和尚的交流,探讨了人生的本质与价值。特别是在提到“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时,苏轼表达了对人们眼光的批判,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山水的壮丽,又有历史的积淀,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最后以禅师的幽默回应收尾,显示出苏轼对浮华的看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自然的美感,显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平村坞迷:描绘山的平坦和村庄的迷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野寺钟相答:寺庙的钟声与自然的宁静相互应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晚阴云失莽:傍晚的阴云像是失去了生机的草木,暗示时间的流逝。
  • 落日犹在塔:落日余晖映照在塔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行招两社僧:与两位和尚同行,暗示着对佛教哲理的向往。
  • 送客渡石桥:送别朋友,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迎客出林樾:迎接新朋友,表现出诗人的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钟声:象征佛教文化的深厚与哲理。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游杭州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大海的波涛
    • B. 山村的宁静
    • C. 城市的喧嚣
  2.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意指:

    • A. 乡人对贫贱的轻视
    • B. 异乡人对英雄的识别
    • C. 两者皆是
  3. 诗人最后向禅翁请教,禅翁指的是:

    • A. 浮沤
    • B. 山水
    • C. 明月

答案

  1. B (山村的宁静)
  2. C (两者皆是)
  3. A (浮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自然山水,但更多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困境。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彩花 天运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上元都下二首 雪中狂言五首 夏日七首 饮酒拟柳子厚 秋雨二首 其一 瓦器易石鼓文歌 和柳郎中舒州潜庵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得薄能鲜 堂堂正正 皎阳似火 包含哀的成语 肉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少容 金印 至字旁的字 一洗空 亠字旁的字 乐侑 怪怪奇奇 以是为恨 奉喜 包含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