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8:53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
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长庚星与残月高悬天际,仿佛是彼此相依相偎。
我把早晚的心情倾注于此,珍惜这稍纵即逝的光辉。
在广阔的天空中没有古今之分,谁又能知晓那织女的飞翔?
我希望能归隐于九原之地,和陶渊明一起回归自然。
世俗之人不自悼念,只关心那饥饿的人的忧愁。
堂堂正正的人又有几人,纵使千驾良驹也让人感到悲伤。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具政治家身份。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有诗、词、文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遭贬之际,表达了他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一》以长庚与残月为引子,表达了他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长庚和残月的意象,既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引入了陶渊明的精神,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此外,诗中提到的“俗子不自悼”,则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对真正理想生活的忽视。苏轼以“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作结,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整首诗在气韵上既有儒家的沉重,又有道家的洒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强调了珍惜生命中每一个瞬间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选择题:长庚在诗中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积极向往。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和陶贫士七首》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加强调了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为洒脱,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