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3:52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作者: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
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
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
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
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
价贱乞与如糠粃。
卖牛纳税拆屋炊,
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
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今年的粳稻成熟得很晚,不知道霜风何时才能来临。霜风来了,雨就像倾泻而下,耕地的工具中长出了菌类,镰刀上也生满了衣物。眼泪已经流尽,但雨水却没有停,真不忍心看到黄穗躺在青泥上!在茅草屋里住了一个月,等天晴的时候再把稻子收回家。流着汗,肩上背着沉重的担子进入集市,米价便宜得像糠粃一样。我卖牛、交税、拆屋做饭,考虑得太浅,不及明年的饥荒。如今官府只要钱,不要米,西北地区要招募羌人。朝廷满朝尽是龚黄之人,更是苦,不如我做一回河伯的妻子吧!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独特,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农民生活困顿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中的艰辛,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吴中田妇叹》是一首深具悲剧色彩的诗,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中的苦苦挣扎。诗的开头通过对粳稻成熟迟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焦急和无奈的氛围。紧接着,描绘了霜风的来临和随之而来的倾盆大雨,暗示了农作物受损的严重性。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反映了自然对农民生活的直接影响,也隐含了对社会无情的讽刺。
诗中“眼枯泪尽雨不尽”一句,集中体现了田妇的绝望与无助,既是对自然的控诉,也是对命运的悲叹。随着诗歌的深入,田妇的生活困境逐渐显露:卖牛交税、拆屋做饭,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如今官府只要钱,不要米”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畸形状态,官员只追求利益而忽视民生,进一步加深了田妇的困境。
最后,诗的结尾“何不作河伯妇”,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反抗与逃避,河伯象征着富裕的生活,田妇渴望逃离现实的苦难,寻求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农民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和对民生的忽视,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霜风”象征什么?
田妇的生活中面临哪些困境?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