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4:32
月中行
作者: 黄侃 〔近代〕
檐牙堕月照无眠。
幽恨省他年。
潇湘祇在曲屏间。
梦断已凉天。
谁家倚阁吹横笛,
声未歇,客意飘烟。
重城漏尽转凄然。
泪落五更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月光下辗转难眠的夜晚,诗人回忆往昔,心中充满了幽怨的情感。潇湘的景致仅在曲屏之间,梦境已经破碎,凉意袭来。谁家在楼阁上吹奏着横笛,悠扬的乐声仍未停息,客人的思绪如烟般飘散。时光已过,钟漏声渐渐转为凄凉,泪水在五更时分悄然落下。
黄侃(1885-1936),字仲明,号佩甫,江苏无锡人,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五四运动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之一,曾任教于多所大学,提倡白话文,倡导文学改革。
《月中行》创作于黄侃的文学创作高峰期,正值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变迁时的无奈与思念。
《月中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描绘了月夜下的孤独与思念。诗人在月光的映照下,无法入眠,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的“檐牙堕月照无眠”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孤寂,月光洒在屋檐上,更衬托出诗人心中难以平息的情感。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潇湘的景致,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梦断已凉天”则揭示了梦境的破碎和现实的冷酷。接着,诗人听到邻家的横笛声,乐音悠扬,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反而让思绪愈加飘渺。最后,诗人以“泪落五更前”收尾,展现了深切的孤独和悲伤,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记忆的追怀,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抒情佳作。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月亮在中国诗词中常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潇湘则是南方水乡的代表,横笛则为离别和思念情感的载体,泪水则是对现实无奈的表现。
诗中提到的“檐牙”指的是哪个部位?
“谁家倚阁吹横笛”中,“横笛”代表了什么?
诗中“泪落五更前”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