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1:15
月采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月光洒在华美的鸾殿上,砧声从远处的凤楼传来。
笙乐歌声在水边的栏杆旁响起,红烛忽然点燃,迎接初秋的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月采”与“浮鸾”均可见于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描绘华丽的景象;“笙歌”则常见于宴会或盛典,表达欢庆的氛围。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雅丽的诗风著称。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宫廷生活富裕,音乐舞蹈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杂曲歌辞 其四 宫中乐》生动地描绘了宫廷夜晚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光、音乐和烛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欢快的氛围。诗的开头“月采浮鸾殿”就为整首诗设定了一个华丽而梦幻的背景,月光下的宫殿仿佛是仙境一般,美不胜收。而“砧声隔凤楼”则通过对比,体现出宫廷生活的日常琐碎与奢华环境的矛盾,使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生活对比。
接着,笙歌的响起让人想象到宴会的热闹,水边的栏杆旁,音乐与自然相得益彰,给人以愉悦的享受。最后的“红烛乍迎秋”不仅点明了时间的转变,也暗示着一种新的开始,秋天的到来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和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相辉映,音乐与自然、奢华与生活的对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的节奏感与韵律也使得整首诗颇具音乐性,仿佛在耳边回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奢华宫廷生活的描绘,并通过对比展现出日常琐事与美好生活的交织,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卷,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生活。
诗词测试:
诗中“月采”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光辉
B. 月光的照耀
C. 星星的闪烁
D. 烛光的映照
“红烛乍迎秋”中的“乍”字意为:
A. 暴风骤雨
B. 突然
C. 缓慢
D. 轻轻
诗中提到的“笙歌”主要指什么?
A. 舞蹈
B. 音乐和歌声
C. 诗歌
D. 乐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张仲素的诗更侧重于宫廷生活的热闹与音韵,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心境的淡泊,二者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