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3:19
极相思 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小楼独对云屏。
凤胫自青青。
待伊来也,温存锦瑟,
排待银笙。
暗笑薄情真个懵,
全不听城上三更。
偏教看尽,绣窗月上,
花影分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小楼中孤独地等待爱人到来。窗外的云朵映衬着小楼,楼中的凤胫(象征着美丽)显得格外青翠。她期待着爱人的到来,细心准备着温柔的音乐和美丽的琴瑟,然而心中却暗自嘲笑对方的薄情,完全听不见城上三更的钟声。她只能透过绣窗,看到月光洒在窗前,花影清晰可见。
作者介绍: 邹祗谟(约1658-约1740),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潜溪,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阶层对情感的追求与思考。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受到社会礼教的限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极相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情期待。开篇“小楼独对云屏”,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现出她的思念之情。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屏”“凤胫”,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女子在等待中准备了锦瑟和银笙,显示出她对这段情感的重视和珍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的期待变成了失落,诗中“暗笑薄情真个懵,全不听城上三更”揭示了她对爱人不来的失望。这里的“三更”更是象征了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脆弱。最后一句“偏教看尽,绣窗月上,花影分明”,在月光下的花影中,女子的等待变得更加清晰而无奈,尽显相思之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深沉的相思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期盼与失落,展现了独处时的孤独与相思之苦。
诗词测试:
诗中“凤胫”象征什么?
“小楼独对云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三更”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邹祗谟的《极相思》更多地表现了等待与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感伤。两者都体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