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9:30
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洗井的僧人提起了我曾经游玩的地方,西江东岸还有那座城楼。
往年我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是因为王的恩泽,长日里我倚着栏杆看水流。
真观的高人栖息在树石之间,陈陶的隐士则生活在林丘之中。
我拖着老病重的身体再去探访,若能到达匡庐,死也无怨无悔。
齐己(约780-850年),唐代诗人,字希言,号齐己,广陵人,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他以其禅宗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写于齐己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洗井僧”和“真观上人”均为隐逸者,表明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及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旧游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思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的“洗井僧来说旧游”,便引入了一个熟悉的场景,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接着描述西江东岸的城楼,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一句中,作者回忆起自己曾在此留下的足迹,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感慨与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在长日中静静欣赏着水流的变化,内心却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后两联提到“真观上人”和“陈陶处士”,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愿望。他们在树石之间、林丘之中安然自得,正是齐己所向往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更是流露出对隐逸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即使在年老体衰之际,仍期望能在理想的地方获得解脱的心情。
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递出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齐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齐己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洗井僧”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官员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学者
诗中“长日凭栏看水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悠闲
C. 愤怒
D. 忧虑
“得到匡庐死便休”中的“匡庐”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理想的归宿
D. 权力
李白的《将进酒》与齐己的《寄怀钟陵旧游》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与激情,而齐己则传达出一种淡雅与宁静的情感。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