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33:58
梅雨
作者: 杜甫 〔唐代〕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南京西浦道的梅雨季节。黄梅已熟,长江水湛蓝而去,细雨在朦胧中降下。茅草屋顶因疏松而容易被雨水打湿,云雾弥漫,难以散去。整天蛟龙在江中欢快地游动,水流在岸边盘旋回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艰苦,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正值他流亡生涯中的一个阶段,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梅雨季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梅雨》这首诗通过描写梅雨季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诗中“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直入主题,给人以时令的感觉,黄梅的成熟与细雨的降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两句,用对比手法,描绘出长江的浩荡与细雨的幽深,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
在“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中,诗人通过对屋顶的描绘,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以及在阴雨天气中的孤独感。最后一句“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则用蛟龙的欢快游动,表现出生命的蓬勃与活力,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充满忧愁,但生命依然在流动,充满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自然的美丽,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逐句解析: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描绘了四月南京的景象,黄梅果实成熟,暗示生机与丰收。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描写长江的清澈与细雨的降临,形成对比,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通过茅草屋顶的细节,反映生活的艰辛,云雾的浓厚象征着困扰与压抑。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用蛟龙的动感与水流的回旋,表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雨季节的景象,反映了生活的复杂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虽然生活中有困扰与艰辛,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始终存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梅雨》中的“黄梅”指的是什么?
诗中“湛湛长江去”中的“湛湛”是形容什么?
蛟龙在诗中象征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