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08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隐居的人的柴门紧闭,菜畦环绕着他的住所,正值秋天。
满筐的露水浸润的薤(韭菜),不必等到书信才来求取。
束起来的薤比青色的茅草还要鲜艳,圆润的形状宛如玉制的筷子头。
衰老的年纪,锅灶渐渐冷却,但美味的食物温暖了心灵,心中没有忧虑。
本诗中涉及的“隐者”是对道家思想的呼应,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隐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追求内心的安宁。唐代时期,隐逸文化受到推崇,许多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常常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生活困苦,最终选择隐居于成都草堂。他的隐居生活虽然艰难,却也让他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满足。
杜甫的《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隐者的宁静生活与精神状态。开篇描绘了隐者的柴门和秋日的景象,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清幽。接着,诗人以“盈筐承露薤”描绘了丰收的喜悦,突显出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与安宁。诗的后两句则更深入地探讨了衰老与平淡生活的哲学思考,尽管生活简朴、锅灶冷却,内心却因美味的食物而感到温暖,没有了世俗的忧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深层意义: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满足与平和。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图景。杜甫通过诗歌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比物质的丰盈更为重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者的居所是什么样的?
诗中所说的“盈筐承露薤”中的“薤”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