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韩氏二子

《咏韩氏二子》

时间: 2025-04-26 19:12:20

诗句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

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20

原文展示:

咏韩氏二子
作者: 贾岛 〔唐代〕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
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景象:在高耸的山岩间,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美玉;在八月十五的夜晚,清晨的露珠滴落在桂花上,白色的鸟儿在空中翩翩起舞,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岩:高耸的山岩,形容山势险峻。
  • 一尺璧:比喻珍贵的美玉,象征美好和珍稀的事物。
  • 八月十五夕:指农历的中秋节,象征团圆和丰收。
  • 清露:晨露,象征清新和纯洁。
  • 桂花:中秋时节盛开的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
  • 白鸟:形容鸟的颜色,象征着洁白和轻盈。
  • 舞虚碧:描绘白鸟在天空中飞舞,背景是碧蓝的天空。

典故解析:

  •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桂花象征着中秋节的团圆与美好。
  •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精致的意象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充满哲理和深邃的思考,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贾岛早期,正值唐代的盛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咏韩氏二子》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眷恋和对友人韩氏二子的赞美。诗中“千岩一尺璧”以山石映衬玉石,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美;而“八月十五夕”则引入中秋的主题,增添了诗歌的节日气氛。清晨的露珠与桂花的结合,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丰盈,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白鸟舞虚碧”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自由与灵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轻盈而富有诗意,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隐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宛如画卷的秋夜景象,让人读后心生向往,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岩一尺璧:描绘了高山峻岭和珍贵美玉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壮丽与人造艺术的珍稀。
  2. 八月十五夕:引入时间背景,暗示着中秋的团圆与思念。
  3. 清露堕桂花:清晨露珠滴落在桂花上,象征着清新和美好的瞬间。
  4. 白鸟舞虚碧:白鸟在空中飞舞,增添了景色的灵动感,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璧”比喻珍贵的事物,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千岩一尺璧”和“白鸟舞虚碧”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岩:象征高峻的理想与追求。
  • 一尺璧:象征珍贵、美好与艺术的追求。
  • 桂花:象征团圆、丰收与美丽的秋天。
  • 白鸟:象征自由、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岩”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低矮的山丘
    • B. 高耸的山岩
    • C. 平坦的土地
  2. “八月十五夕”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3. “白鸟舞虚碧”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鸟在水中游
    • B. 鸟在空中飞舞
    • C. 鸟在树上栖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贾岛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李白的豪放不羁,二者在表达情感时,贾岛更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而李白则更偏向于情感的宣泄和壮丽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水龙吟 水龙吟 蓼花 水龙吟 与兰生饮酒 水龙吟·立春日偶赋 水龙吟 春日登浦镇点将台归小楼作 水龙吟(寿刘无竞·十月三十) 水龙吟 过山海关 水龙吟 感怀次梦芙兄韵 水龙吟 水龙吟 挽丛碧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僵的成语 旅尘 反犬旁的字 乘间击瑕 包字头的字 洁身累行 遍满 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惩的成语 过都历块 尸字头的字 荡的笔顺怎么写?这份荡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赭衣半道 篓籶 三撇旁汉字大全_带三撇的汉字详解 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木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_木字加偏旁汉字详解 代表顺利的字有哪些_吉祥字大全及寓意解析 恋土难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