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9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这位客人的喜悦并不是实在的喜悦,客人的悲伤也不是实在的悲伤。
虽然信件已经寄回家中百回,但我仍然没有回去。
未归的我长久地叹息愁苦,愁苦充满了我的心怀。
一开口便是愁苦的声音,却又回荡在耳边。
我常常害怕眼泪流得太多,反而会损害我的眼睛光辉。
鬓边虽有些白发,但仍不堪忍受寒衣的织造。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现出的情感和境遇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贾岛(约779—84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阮籍,号惭愧居士,曾任官职但大多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诗风多以清冷、孤独、忧伤著称,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客喜》写于贾岛与家乡分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愁苦。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个人情感深刻的探讨。
《客喜》是一首充满了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喜”和“悲”的反思,揭示了表面情绪与内心感受的巨大差异。开篇的两句便让人感受到一种矛盾的美,喜悦与悲伤并存,而这种情绪的表象与实质的对立,恰恰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经历的困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苦。虽然信件多次寄回,却仍旧无法回家,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焦虑。诗中的“未归长嗟愁”不仅是对身处异乡的思念,更加深了整体的愁苦气氛。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一句,展现了情感的无奈和无法倾诉的痛苦。愁苦不仅存在于心中,也在言语中流露,形成了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感。最后两句则通过“泪滴多,自损两目辉”和“鬓边虽有丝”的描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愁苦不仅影响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面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个人在离乡背井时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
本诗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比如“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情绪的复杂。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离乡游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通过对愁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中“客喜非实喜”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人为何常常“长嗟愁”?
“泪滴多,自损两目辉”意指什么?
可以比较贾岛与白居易的作品,贾岛的《客喜》更多表现出孤独与思念,而白居易的作品则常常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达情感的抒发与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