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27
送三藏归西天国
作者: 李洞 〔唐代〕
十万里程多少碛,
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
月落长安半夜钟。
这首诗描绘了三藏法师(唐僧)西行取经的艰辛旅程。十万里的路程究竟有多少艰险,旅途中沙石满地,像是弹舌般的声音让人感到辛苦。在五天的路程中,太阳升起时,他的头发已然变白;而当月亮落下时,长安的半夜钟声已经响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宗教的思考。该诗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对三藏法师的赞美与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兴盛时期,三藏法师的西行取经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信仰与知识追求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藏法师西行的艰难旅程,展现了他为追求真理和信仰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开头的“十万里程多少碛”引出旅途的艰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的“沙中弹舌授降龙”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最后两句“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不仅描绘了日夜的交替,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三藏法师的敬仰,又有对他所承载的使命的深刻理解,完美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三藏西行的描绘,表达了对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体现了对信仰的执着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理想与追求的主题,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洞的《送三藏归西天国》更侧重于个人的奋斗与牺牲,而王之涣的作品则更为壮阔,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