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翠微无可上人

《寄翠微无可上人》

时间: 2025-05-07 09:58:47

诗句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8:47

原文展示:

寄翠微无可上人
李洞 〔唐代〕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归属的思考。无论远近,众人的心都归向高山翠微。这里似乎有猿猴在识字,有老虎在听法,泉水流淌,梦中城池隐现,霞光映照着侍卫的衣裳。深奥的道理无法学习,何不让一切随心所欲,任其自然。

注释:

  • 寄翠微:寄托于青翠的山中,象征幽静和自然的归宿。
  • 猿识字:猿猴能识字,暗喻自然之灵性。
  • 虎知非:老虎知晓是非,象征动物的智慧。
  • 泉注城池梦:泉水流淌着梦中的城池,表达梦幻与现实的交织。
  • 玄机不可学:深奥的道理无法学习,强调自然的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李洞生活在唐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化繁荣,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洞对自然和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翠微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归属感。诗中提到的猿识字和虎知非,既体现了自然界的智慧,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泉水与梦的结合,则将现实与幻境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最后一句“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更是点出了诗人对深奥道理的无奈与对自然随性的向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哲学思考。这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让整首诗既有意境又有深度,展现了李洞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近众心归:无论远近,大家的心都向往高山。
  2. 居然占翠微:似乎高山的翠绿占据了人们的心灵。
  3. 展经猿识字:在这里,猿猴仿佛能识字,象征自然的灵性。
  4. 听法虎知非:老虎在聆听法理,展现动物的智慧。
  5. 泉注城池梦:泉水流淌,梦中城池的幻影。
  6. 霞生侍卫衣:霞光映照着侍卫的衣服,带有一种神秘感。
  7. 玄机不可学:深奥的道理无法学习。
  8. 何似总无机:不如让一切随性而为,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猿猴和老虎比作具有智慧和灵性的存在。
  • 拟人:泉水与梦的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与思维。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深奥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微:象征高远、幽静的自然环境,代表人向往的心灵归宿。
  • 猿猴:象征自然的智慧与灵性。
  • 老虎:象征力量和智慧,反映自然的法则。
  • 泉水:代表生命之源,梦的象征。
  • 霞光:象征美好、神秘的事物,传达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猿识字”象征什么? A. 动物的智慧
    B. 人的愚蠢
    C. 天空的颜色
    D. 自然的破坏

  2. “泉注城池梦”中的“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
    C. 梦想
    D. 自然

  3. 诗的最后一句“玄机不可学”的含义是? A. 知识是可以学习的
    B. 自然的法则不能被人理解
    C. 一切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
    D. 只有通过书本才能获得知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洞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李白的作品常带有豪放的情感,而李洞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哲理思考。李白的诗歌多用夸张的手法,李洞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描摹与思考,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追求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干友人诗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 自柳泉至彭城 龙爪峡 清远峡飞来寺 早朝咏炉烟次同院韵 游泐溪岩 送客之蜀 送客往睦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哝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荚的词语有哪些 一空 鸡肠狗肚 连三跨五 相和 音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什么的 耳刀旁的字 惟命是听 举偏补弊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毛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顺虑 百里之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