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0:18
作者: 李洞 〔唐代〕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在九十天的秋天里,今秋的景色已显得十分浓厚。
明亮的月光吞没了星辰,四周无云,显得格外清晰。
树林的影子稀疏交错,寒风中细微的纹理一层层叠加。
遥远地望着丹桂,心中的思绪更加纷乱。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李洞的《中秋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晰的秋夜,诗中以月光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孤寂。首联“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开篇便将时间与季节结合,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接下来的“孤光吞列宿”则通过“孤光”突出了月亮在夜空中的独特地位,既是明亮的象征,也是孤独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中的“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描绘了秋夜树林的影子和寒风中细微的波动,体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一句“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透过月光和桂花,表达了对故人或美好往事的怀念与思索,思绪如同秋风般纷乱,令人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为成功,月光、秋色、寒流、桂花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秋夜图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季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故人、往事的思念,充满了孤独与感慨,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景色中流露出的深情厚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光”指的是什么?
“九十日秋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