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41
舟中望九华山
春游秣陵涉夏还,
船头初见九华山。
乍起云烟碧窗外,
忽生金彩夕阳间。
玉幢字隐仙书古,
石扇苔青洞府閒。
安得山东李太白,
共看山色弄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玩秣陵(今南京)后,乘船归途时,远远看到九华山的情景。初见山景,宛如云烟升起,映衬在船的碧窗外;夕阳的金色光辉,忽然洒在山间。隐约可见古老的仙书,玉幢上的文字模糊而神秘;石扇上长满青苔,洞府里显得格外宁静。作者希望能够与山东的李太白一同欣赏这如诗如画的山色,感受那潺潺流水的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李白因其超凡的才华与洒脱的个性,常被誉为“诗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作者希望与李白共赏美景,体现了对古人风采的向往与敬仰。
作者介绍
刘永之,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抒情的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游之后,正值夏初,作者在游历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古代诗人李白的怀念,寄托了想与伟大诗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舟中望九华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船上所见的九华山的景象展现得生动形象。开篇以“春游秣陵涉夏还”引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了一个春夏交替的背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乍起云烟”和“忽生金彩”的对比,展现了山水的变化与美丽,带给读者一种瞬息万变的视觉享受。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玉幢字隐”和“石扇苔青”,不仅描绘了九华山的景致,还引入了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元素,增添了诗作的文化深度。最后,诗人以“安得山东李太白”作为结尾,表明了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乍起云烟”的意思是什么?
A. 突然升起的云雾
B. 逐渐消散的云彩
C. 一直存在的云彩
D. 轻轻飘动的云朵
诗人希望与哪位历史人物共赏风景?
A. 杜甫
B. 王维
C. 李白
D.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玉幢”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文化的深厚
C. 个人的理想
D. 人生的哲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了对山水的豪情与壮阔。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与刘永之的《舟中望九华山》存在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
以上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