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楼闻砧(江州作)

《江楼闻砧(江州作)》

时间: 2025-07-28 11:11:15

诗句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1:15

原文展示: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人们在晚秋时节分发衣物,十月才开始听到砧板敲打的声音。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站在高楼上,心中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

注释:

  • 江人:指江边的人,可能是渔民或农民。
  • 授衣:分发衣物,象征着温暖和关怀。
  • 闻砧:听到砧板敲打的声音,砧是指砧板,通常用于打衣物或处理食物。
  • 高楼月:高楼上的月亮,指代诗人所处的环境。
  • 故园心: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涵盖了政治、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江州任职期间,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透过秋季的场景,融入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江楼闻砧》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勾勒出江边暮秋的景象:晚风中,江人分发衣物,显现出一幅温情的画面。而“十月始闻砧”,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渐深和生活的节奏,砧板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人们,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琐碎。

接下来的“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高楼之上,皓月当空,诗人独自遥望,心中却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这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月亮的明亮与故乡的遥远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成功,江边的生活场景、秋月的清冷与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人授衣晚:诗人观察到江边的人在晚秋的季节里忙着分发衣物,传达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氛围。
  2. 十月始闻砧:砧板的敲打声在十月开始响起,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也体现了农事的繁忙。
  3. 一夕高楼月:在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诗人站在高楼上,抬头望向天空,感受到宁静和孤独。
  4. 万里故园心: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月光与心情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秋景和诗人内心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人对故土情感的依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和生活的流动。
  • :象征温暖和人间的关怀。
  • :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日常的节奏。
  • :象征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砧”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砧板
    • C. 衣物
    • D. 江水
  2. 诗人在哪个季节听到了砧板的声音?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万里故园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失望
    • D. 欢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江楼闻砧》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思考,而《江楼闻砧》则结合了自然的景象,表现出生活的温情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和评论书籍。

相关查询

早春 秋思三首 江南二首 春晓 新定感兴五首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 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 无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线形 匸字旁的字 痛抱丧明 无家可归 别籍异居 别妇抛雏 改辕易辙 矫揉造作 离即 毛目 羽字旁的字 包含娘的成语 羊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