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7:10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人们在晚秋时节分发衣物,十月才开始听到砧板敲打的声音。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站在高楼上,心中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涵盖了政治、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江州任职期间,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透过秋季的场景,融入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江楼闻砧》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勾勒出江边暮秋的景象:晚风中,江人分发衣物,显现出一幅温情的画面。而“十月始闻砧”,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渐深和生活的节奏,砧板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人们,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琐碎。
接下来的“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高楼之上,皓月当空,诗人独自遥望,心中却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这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月亮的明亮与故乡的遥远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成功,江边的生活场景、秋月的清冷与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秋景和诗人内心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人对故土情感的依恋。
诗中提到的“砧”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哪个季节听到了砧板的声音?
“万里故园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静夜思》与《江楼闻砧》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思考,而《江楼闻砧》则结合了自然的景象,表现出生活的温情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