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定风波·重阳

《定风波·重阳》

时间: 2025-08-06 10:31:16

诗句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10:31:16

原文展示:

定风波·重阳
苏轼 〔宋代〕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白话文翻译:

与朋友一起携带酒壶登上翠微山,江水映衬着秋天的影子,雁群刚刚起飞。
在这个尘世中,难得能开怀大笑,年少的时候,菊花一定要插满头归。
酩酊大醉也只为这佳节,云端高处,登山时不必怨恨斜阳。
古往今来谁都难免衰老,多少人啊,牛山上何必再沾衣?


注释:

字词注释:

  1. 翠微:指青翠的山,通常指高山。
  2. 江涵:江水滋润,涵养。
  3. 雁初飞:指大雁刚刚起飞。
  4. 尘世:指人世间,世俗的生活。
  5. 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节插菊花,象征长寿。
  6. 酩酊:形容喝醉的状态。
  7. 云峤:高处的云端,指登高的地方。
  8. 斜晖:指落日的余晖。
  9. 牛山:典出《诗经》,象征老年。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长寿与敬老。诗人提及插菊花的风俗,寓意对长寿的祝愿。
  • 牛山:出自《诗经·小雅·牛山》,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山中游玩,心中感慨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快乐。诗中融合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节日的欢庆,体现了苏轼乐观而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定风波·重阳》这首词,苏轼通过与友人一同登高、饮酒、赏菊,展示了重阳节的欢庆与人生的哲理。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清新自然,情景交融。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强调了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主题。“尘世难逢开口笑”,流露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但接着“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又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享乐。最后,诗人以“古往今来谁不老”收尾,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规律,劝人应乐观面对老去,恰如其分地欣赏当下。

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尚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客携壶上翠微:与朋友一起携带酒壶登上翠微山,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游玩气氛。
  2. 江涵秋影雁初飞:描绘江水的宁静与秋景的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
  3. 尘世难逢开口笑:反映出人世间的艰辛,难得开怀大笑。
  4. 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强调重阳节插菊花的习俗,寓意珍惜年轻时光。
  5. 酩酊但酬佳节了:表达醉酒之乐,强调节日的欢庆。
  6.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即使在欣赏美景时,也不必怨恨时光的流逝。
  7. 古往今来谁不老:揭示人生的规律,人人难免老去。
  8. 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劝人们不必为衰老而感到惋惜,享受当下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涵秋影雁初飞”和“尘世难逢开口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牛山”象征人生的无常,深刻而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庆场景,传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乐观态度。在对比老去与年轻时光时,诗人更倾向于积极面对生活,享受当下的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2. 菊花:象征长寿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3.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4. :象征离别与归来,勾起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插什么花? A. 玫瑰
    B. 菊花
    C. 桃花
    D. 兰花

  2.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云峤”指什么? A. 低洼地
    B. 高处的云端
    C. 河流
    D. 山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2.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定风波·重阳》,都涉及重阳节的主题,但前者更注重思乡情怀,后者则偏向于人生哲理与欢庆。

参考资料:

  1. 《苏轼全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定风波·重阳》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诗词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及参考资料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初发道中寄远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晚霁登王六东阁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巡按自漓水南行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 巫山高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登城楼望西山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无背无侧 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焚林而狩 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税单 洒洒潇潇 牛字旁的字 将送 巳字旁的字 离沮 克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不断如带 安土重迁 松毛 遗臊撒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