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3:38
原文展示:
宝月法喜堂 蔡襄 〔宋代〕
少悟浮图法,因传法喜名。 於人无厚薄,知已尽豪英。 药舍朝炉暖,棋窗夜烛明。 性怀元自得,未用厌逢迎。
白话文翻译:
从小就领悟了佛教的教义,因此以“法喜”命名此堂。 对待人没有亲疏之分,认识的人都是豪杰英才。 药房里早晨炉火温暖,棋室中夜晚烛光明亮。 本性自在,无需厌倦应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书法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佛教在士大夫中颇为流行,蔡襄本人也对佛教有所研究。诗中提到的“宝月法喜堂”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居所,以此命名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崇和对法喜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首联直接点明主题,表明作者从小就对佛教有所领悟,并以“法喜”命名自己的居所,体现了对佛教的尊崇。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待人的平等态度和在世俗生活中的自在心境。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本性自在,无需厌倦应酬,体现了对世俗的超然和对佛教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比喻手法,展现了作者在世俗生活中的自在心境和对佛教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少悟浮图法”中的“浮图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教义 B. 佛教教义 C. 儒家教义 D. 道家教义
诗中“於人无厚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亲疏有别 B. 平等对待 C. 厌恶世俗 D. 崇尚佛教
诗中“性怀元自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厌倦应酬 B. 本性自在 C. 崇尚佛教 D. 追求名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