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17
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
作者: 耶律楚材 〔元代〕
良夜沈沈人未眠,桐君横膝叩朱弦。
千山皓月和烟静,一曲悲风对谱传。
故纸且教遮具眼,声尘何碍污幽禅。
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
在宁静的夜晚,人们还未入眠,桐树君子坐在那里,双膝横放,轻轻敲击着朱色的琴弦。
千山之上,明亮的月光与轻烟交融,悠扬的曲调在悲风中传递。
那些古老的乐谱,何必遮住眼前,声音的尘埃又怎能妨碍那宁静的禅意?
其实,真正的消息早已存在,不在琴弦与指尖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耶律楚材(1190-1244),字希真,号元贞,辽国人,后来归附元朝。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才能著称。其诗风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夜琴音之际,诗人思绪缱绻,借音乐传达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艺术和禅意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是一首充满音乐和哲思的诗作。诗人在良夜中未眠,坐在桐树下,弹奏朱色琴弦,描绘出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前两句通过“良夜沈沈”和“桐君横膝叩朱弦”传达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然的感悟,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通过明亮的“皓月”和静谧的“烟”,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音乐的本质,提到“故纸且教遮具眼”,意在说明古老的乐谱与声音的杂音并不能真正影响内心的宁静,这种“污幽禅”的说法,反映了他对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最终,诗人得出结论,真正的道理并不在于乐器的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感悟与领悟,值得读者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真正的智慧与感悟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体悟。通过音乐与哲理的结合,诗人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艺术的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宁静夜晚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良夜沈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宁静
B. 悲伤
C. 兴奋
“桐君横膝叩朱弦”中的“桐君”指代:
A. 一种乐器
B. 弹琴的人
C. 一位朋友
“声尘何碍污幽禅”中“污幽禅”意指:
A. 幽静的音乐
B. 影响内心宁静的外在杂音
C. 隐秘的哲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