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5:36
老去柴桑昼掩关,
悠然得意在南山。
忘言妙处无人解,
目送孤鸿天际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满足。诗人年纪渐长,隐居在柴桑(指柴桑山)时,享受着南山的宁静与安逸。虽然生活中有些美妙的体验无人能理解,但他却不以为意,悠然自得。最后,诗人目送一只孤独的大雁飞向天际,似乎在感慨生命的孤独与流逝。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作成于秋日,诗人隐居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珍惜与对外界的淡泊。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头两句“老去柴桑昼掩关,悠然得意在南山”,描绘了诗人年事已高,但仍能在柴桑的山水间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自得。接下来的“忘言妙处无人解”,则反映出他对生活中那些深邃而美好的体验的感慨,这些体验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甚至无人能够理解,显示出一种孤独感。最后一句“目送孤鸿天际还”则通过孤鸿的意象,传达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悟,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自我孤独的接受与释然。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孤独而又自得的情感。
杨冠卿的隐居生活主要是在什么地方?
A. 北山
B. 柴桑
C. 西湖
D. 东海
诗中提到的“孤鸿”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孤独
C. 愉悦
D. 友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绝望
B. 满足与淡泊
C. 嫉妒
D.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