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17:25
拟古诗八首 其五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
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
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
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
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
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
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
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状况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过去不务正业的日子,游历五个都城,感叹海岱地区的壮士和蒙泗地区的学者。诗人提到年轻时骑马的情景和老年时读书的状态,朋友们请他一起喝酒,享受当下的快乐。然而,历史的痕迹让他想起已逝去的伟人管仲,以及他的墓地在西北角。而如今,朋友虽来已晚,却无法再见到崇明初的景象。即使美玉的美名依然流传,但朋友间的情谊却渐渐疏远。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东海,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南朝宋。他以才华横溢和作品丰富而著称,风格多样,尤以乐府诗和古诗见长。鲍照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拟古诗八首》是鲍照在创作中借鉴古诗风格,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一组诗作。这首诗产生于南北朝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回忆往昔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友人、事业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鲍照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追溯。开篇即以“伊昔不治业”引入,昭示着对往昔懵懂岁月的怀念,正如许多文人所表现的对青春的追忆。接下来的“倦游观五都”则描绘了他游历的疲惫与对繁华的失落感,反映了对物质享受的厌倦。
海岱的壮士和蒙泗的宿儒成为他心中理想化的人物,象征着才能与勇气的结合。诗人在“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中,描绘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轻时的豪放与老年的沉静。酒席上的欢聚,虽是对友谊的珍惜,然而却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惋惜。
“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一句,极富历史感,管仲作为贤士的象征,其墓在西北,暗示着昔日风华已逝。诗人感叹“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不仅是对友人的迟到感叹,也反映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追忆。最后以“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结束,表达了对友情日渐淡薄的感伤,体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又不失个人情感的真实,是鲍照反映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的生动写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往昔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诗人在对历史的追忆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展现出深邃的人生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伊昔不治业”中的“治业”是什么意思?
A. 处理事业
B. 休闲游玩
C. 学习知识
诗中提到的“管仲”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周朝
B. 春秋
C. 战国
“交友义渐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加深
B. 友情淡薄
C. 友情无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与友情的深刻思考,但鲍照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杜甫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表达情感。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