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9
空谷多芳草,灵根得天早。
幽幽深山中,风露自昏晓。
待之美人采,以供骚人藻。
谁知时俗人,携向群花道。
馨香不足贵,桃李春情好。
艳色媚繁华,啼声多时鸟。
东风送晴暖,閒关音逾巧。
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
在空旷的山谷中长满了芳草,那些灵性的根源早已得到天地的滋养。
在深山幽处,风露自会交替着晨昏。
这些芳草待美人来采摘,供给文人墨客的诗句。
谁能想到,世俗之人却把它们带向繁花似锦的小路。
香气并不算珍贵,桃李的春花才显得更美好。
艳丽的花色仿佛吸引着繁华,鸟儿的啼鸣声此起彼伏。
春风送来温暖,闲适的时光更显得优雅。
可怜那些兰蕙花啊,它们只能掩泣着度过余生。
作者介绍:王嗣晖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对比了世俗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思考。
《芳草》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在描绘幽谷芳草的同时,透过对比展现了对自然与世俗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空谷多芳草”引入,表现了自然界的恬静与美好。随后的“灵根得天早”则暗示了这些芳草因生长环境优越而显得尤其珍贵。诗中诗人与世俗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世俗的人追逐繁华,而诗人却更珍视自然的纯粹和内在的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诗歌展现出一种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最后一句“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芳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纯洁与高雅
C. 忧伤
答案:B
“灵根得天早”中“灵根”指的是什么?
A. 植物的根
B. 诗人的灵感
C. 美好的品质
答案:A
诗中与世俗相比,诗人更珍视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自然的纯粹
C. 名声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