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42
长亭怨慢·浔阳客感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蓦迢递客程惊晚。
暮色征衣,锁窗寒浅。
不分怀人,孤镫照梦夜频剪。
新愁似水,浑不共罗衾展。
寂寞倚层楼,望烟里片帆初转。
望远。听秋声浩渺,顿触琵琶凄怨。
江亭何许,甚高咏而今重遣。
慢增叹黄芦苦竹,早换了绿杨丝软。
剩茸帽清游,犹写绾红吟卷。
这首词描写的是夜晚独自赶路的情景。夕阳西下,旅途渐显疲惫,窗外的寒气透入,心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孤灯下,梦中的人似乎总是被无情地剪断。新愁如同流水般淌过,无法与床上的被褥相伴。独自倚在高楼上,远望烟雾中的帆船缓缓移动。向远方眺望,听着秋风的声音,心中不禁想起琵琶的凄凉旋律。江边的亭子在何处呢?高声吟唱的情景如今又重现。叹息着黄芦和苦竹,早已换成了柔软的绿杨丝。剩下的只是那顶茸帽,悠然自得地游玩,依然写着红色的吟诗卷轴。
作者介绍:
叶恭绰,字山樵,号云山,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常以清新婉约著称,情感细腻,深得士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浔阳客感》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感受到离愁别绪,特别是在秋冬之际,思乡情愫更为浓烈。此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即以“蓦迢递客程惊晚”引入,表现出旅途的匆忙和时间的流逝。随着夜色的加深,诗人的内心愁苦愈发明显,尤其是“新愁似水,浑不共罗衾展”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如流水般无处不在,却又孤独无依。诗人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孤帆,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听见秋声的浩渺,勾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愁苦与孤独。用黄芦苦竹与绿杨丝的对比,象征着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最后的“剩茸帽清游,犹写绾红吟卷”更是将诗人的闲适与内心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对旅途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叶恭绰
D. 白居易
“新愁似水”中的“水”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
B. 思念
C. 旅行
D. 生活
诗中描写的“孤镫”象征着什么?
A. 热闹
B. 孤独
C. 快乐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