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3:32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作者:苏轼
扰扰万生同大块,
抢榆不羡培风背。
青丘已吞云梦芥,
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
一饱鲸鲵何足脍。
东坡也是可怜人,
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
又欲往钓七里濑。
正似此鱼逃网中,
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
湖上秋高风月会。
为君更唤木肠儿,
脚扣两舷歌小海。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万物同处于大自然的状态,表达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融合。诗人不羡慕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榆树,而是感慨青丘和黄河的壮丽景象。接着,苏轼批评了韩愈的狭隘,而认为鲸和鲵的丰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诗人表露了自己作为东坡人的无奈和可怜,他在细沙中寻找着渔获。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他在八节滩和七里濑之间钓鱼的场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思。最后,苏轼提到要为朋友再写几句,与自然的美好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秋天湖畔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广泛,风格豪放,常涉及自然、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时值秋季,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乐趣,故而写下此诗以寄情于自然。
苏轼的《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生活体验,展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部分,诗人通过“扰扰万生同大块”的描写,引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万物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提到“青丘”和“黄河”,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对韩愈的批评中,苏轼表现了他对狭隘思想的不屑,强调人生的丰富与广阔。诗中的“东坡也是可怜人”,更是自我调侃,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后半部分描绘了他在自然中钓鱼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积极心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批评了哪位唐代文学家?
诗中提到的“青丘”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