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1:57
自拨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
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
杜子美诗云,闻道云安曲米春,盖酒名也。
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
拥裘睡觉知何处,吹面东风散缬纹。
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淮南子云东风至而酒泛溢。许慎注云,酒泛,清酒也。
我在床头拨动一坛酒,隐士早已沉醉在浓郁的香气中。
天门冬熟了,新年带来了欢喜,曲米的春香飘散在屋中。
杜甫的诗中提到,听说曲米春酒的名声,确实是酒的名字。
菜园渐渐稀疏,花儿凋零,竹门斜掩,细雨纷纷落下。
裹着皮衣睡觉,哪里还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东风轻拂,带来缕缕花香。
载着酒,不见有谁来访,岁月流逝,家中酝酿出奇妙的芬芳。
醉乡渺渺,谁能同梦?睡觉时的鼾声,自然能听见。
口中的诗词虽小,却因酒的关系,眼前的花影仍纷乱。
点灯再试淮南的说法,东风来临,酒也随之泛滥。
淮南子说,东风来时,酒便会泛滥。许慎注解,酒泛指清酒。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广泛涉及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主题。
该诗写于庚辰年正月,正值新春,苏轼在此时品酒,感悟人生的乐趣。诗中流露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态度。
苏轼的《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通过描绘酿酒、品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即以“自拨床头一瓮云”引入,生动地描绘出隐士的悠闲生活。天门冬的成熟象征着新年的喜悦,而“曲米春香”则是对美酒的赞美,给人以宁静而愉悦的感受。
诗中提到杜甫的作品,展示了苏轼对前人诗歌的敬仰,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延续。随着“菜圃渐疏花漠漠”的描写,环境的变化映衬出时间的流逝,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但随即被“拥裘睡觉知何处”的闲适所掩盖,呈现出一种矛盾却和谐的生活状态。
最后,诗的尾声以“醉乡杳杳谁同梦”结束,表达了对醉酒后美好幻想的向往,以及对孤独的哲思。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之间,展现出苏轼的个人风格,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曲米”是指:
A. 一种米饭
B. 一种酒
C. 一种蔬菜
D. 一种水果
“菜圃渐疏花漠漠”中“疏”的意思是:
A. 稠密
B. 稀少
C. 繁盛
D. 贫瘠
杜甫的字是什么?
A. 子瞻
B. 子美
C. 子明
D. 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