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洛阳陌

《洛阳陌》

时间: 2025-05-07 21:31:25

诗句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1:25

原文展示: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白话文翻译:

谁家的白玉般的年轻人,驾着马车渡过天津河。看着东边小路上的花朵,惊动了洛阳的人们。

注释:

  • 白玉:形容年轻人白皙如玉,通常指美丽的男子。
  • 回车:指转身驾车的动作,意味着年轻人很有风采。
  • 天津:指的是当时的天津河,象征着江南的美丽风光。
  • 东陌:指东边的小路,意指春天花开的地方。
  • 惊动:使人注意到或受到影响。

典故解析:

  • 洛阳:古都之一,文化繁盛,是汉唐时期的重要城市,诗中提到洛阳,强调了其文化背景和人们的风雅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享有“诗仙”之称。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著称,作品涵盖了山水、送别、咏怀、饮酒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洛阳陌》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俊美的年轻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洛阳陌》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的图景,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白玉般的年轻人,象征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驾车渡河的场景则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自由的生活态度。随着“看花东陌上”的出现,诗人将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惊动洛阳人”,不仅体现了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暗示了洛阳作为文化中心的热闹与繁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首诗在轻松愉悦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洒脱与浪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玉谁家郎:开篇即以“白玉”形容年轻人,暗示其俊美非凡,引人注目。
  2. 回车渡天津:描绘了年轻人驾车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潇洒的气质。
  3. 看花东陌上: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色,体现了对春天花开的热爱。
  4. 惊动洛阳人:强调了这个年轻人的魅力,感动了周围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玉”比喻年轻人的美貌,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青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年轻人的风采,传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象征纯洁与美丽。
  • :代表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方式。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洛阳:文化的象征,代表繁华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玉”指的是: A) 一种玉石
    B) 美丽的年轻人
    C) 一朵花

  2. 诗中提到的“天津”,实际上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条河
    C) 一种交通方式

  3. “惊动洛阳人”意指: A) 洛阳人很忙
    B) 洛阳人被吸引
    C) 洛阳人很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洛阳陌》均展现了自然美,前者更注重山水的雄伟,后者则强调人文风情的美丽。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我来牛渚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念奴娇·天南地北 西江月 六月二十日初暑书事 西江月(十一月初六日夜偶成) 西江月·银烛晓催春漏 西江月 易水 西江月 秋兴 西江月 自题丁戊稿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蜂狂蝶乱 无字旁的字 幕席 烘篮 丈二和尚 心字底的字 运开时泰 頁字旁的字 心灰意懒 硫酸铁 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遗逸 旡字旁的字 雍肃 示字旁的字 乡利倍义 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真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