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9:51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我随着秋风而来,瑶草恐怕已经衰败。路途中只有少数名山,哪里能把云月玩弄?
渡过江水就像昨天一样,黄叶向人飞舞。敬亭山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划船时流光映照着清辉。
冰谷明亮而秀美,山峦环抱着江城。吴地和史地的风采灿烂,衣冠光耀天京。
水乡多英奇之士,隐秘的光辉躺卧在幽草之中。会公真的名士,正是这里的宝贵之处。
在开堂上振动白色拂尘,高论如青云般横空出世。雪山扫去粉壁的尘埃,墨客们多有新文。
为我谈论幽静的栖息,顺便描绘陵阳的美景。天开白龙潭,月光映照清秋水。
远望黄山石柱,突兀而立,谁能开张?黄鹤已经很久没来了,你又在何方苍茫?
东南的山水又能穷尽到哪里,山鸟飞翔到绝境。层叠的千山万峰,连绵入云。
听闻这次相聚的期盼,归来却空留闭关。相思如明月,可望而不可攀。
何时能移步白足,早晚登上苍山?暂且寄一封书信,让我解开愁苦的面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尤以酒诗和抒怀诗著称。
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之际,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及的“会公”可能是指李白的友人或道友,他在诗中寄希望于再次相聚,共享这美好的山水风光。
李白的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的五言绝句,情感上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用“我随秋风来”引入,既交代了时间的背景,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变幻。随后的描写中,李白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如“瑶草”、“黄叶”、“敬亭”,展现了自身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构建出一幅秋季山水的画面。
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如“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李白以“会公真名僧”引入友人,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友谊的渴望。诗末以“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高超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景象与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清新而遒劲的艺术风格,给读者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这首诗主题围绕自然与友谊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自然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展现出李白那种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敬亭山”代表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与美好
B. 繁华与喧嚣
C. 悲伤与失落
“相思如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渴望得到
B. 难以触及
C. 失去希望
诗中的“黄叶”象征了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生机勃勃
C. 春天的希望
李白与王维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加豪放,王维则更为内敛。李白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色,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融入哲理与禅意,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