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11
上方幽且暮,台殿隐蒙笼。
远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
众溪连竹路,诸岭共松风。
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寺环境,傍晚时分,殿宇隐没在薄雾中。远处传来的钟声在秋天的山中回荡,清猿在古老的树木间啼叫。众多的小溪连接着竹林小路,各个山岭共同迎来松风的吹拂。或许我能在林下栖息,甘愿成为一个白发老人。
“白首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指代隐居者或老年人,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该诗中提到的“远磬”和“清猿”等意象则常见于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景韶,号临池,性情淡泊,喜好隐逸,作品多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擅长写景抒情。其诗作常蕴含哲理,意境深远。
这首诗写于刘长卿游览思禅寺时,表现了他在幽静环境中对人生的思考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唐代时期,士人多有隐居之志,此诗正反映了这种文化心理。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山寺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开篇的“上方幽且暮”设定了诗的基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台殿隐蒙笼”,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薄雾笼罩下的神秘感。远处的钟声与猿啼声交织,表现出山林的灵动与生机。
“众溪连竹路,诸岭共松风”描绘了诗人眼前的美丽自然,溪水、竹林、松风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最后一句“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愿意放弃尘世的繁华,选择在林下安静地生活,直至白头。这种对自然与隐逸的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山寺的宁静,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品格与情怀。
诗中提到的“远磬”指的是:
A. 遥远的钟声
B. 远处的山峰
C. 秋天的风
“甘成白首翁”表达了诗人的哪种心态?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渴望
诗中的“众溪连竹路”描绘的是:
A. 城市的繁华
B. 竹林的幽静
C. 自然的连绵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在这首诗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与刘长卿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通过春天的晨光描绘自然的生机,与刘长卿对自然景色的热爱相呼应,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共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