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後即事

《秋後即事》

时间: 2025-05-03 21:55:00

诗句

苦热真疑不复凉,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风一夜吹茅屋,竹簟今朝避石床。

露湿中庭菊含蕊,水浮西浦稻生芒。

秋成得饱家家事,莫笑农夫喜欲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5:00

原文展示:

苦热真疑不复凉,
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风一夜吹茅屋,
竹簟今朝避石床。
露湿中庭菊含蕊,
水浮西浦稻生芒。
秋成得饱家家事,
莫笑农夫喜欲狂。

白话文翻译:

酷热的天气让我怀疑再也不会变凉,
火红的阳光渐渐逼近西方。
清风一夜间吹拂着茅草屋,
今早竹席上避开了石床。
露水湿润了中庭,菊花含苞待放,
水面上稻子在西浦漂浮,生出丰盈的穗儿。
秋天的丰收让家家户户都心满意足,
不要嘲笑农夫,因为他高兴得像个疯子。

注释:

  • 苦热:形容炎热的天气。
  • 火流:指炽热的阳光。
  • 清风:指凉爽的风。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竹簟:用竹子编成的席子。
  • 中庭:院子的中央。
  • :指菊花,象征秋天的时节。
  • 稻生芒:稻谷成熟,长出穗子。
  • 莫笑农夫喜欲狂:劝告他人不要嘲笑农民,因为他们因丰收而欢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兄弟三人均为杰出的文学家。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天,正值农作物丰收的季节,表达了农民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苏辙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秋后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气候变化和农民丰收的喜悦。诗歌开篇以“苦热”引入,表现出秋初的炎热与对凉爽的渴望,紧接着通过“火流渐见迫西方”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气氛。然而,随着“清风一夜吹茅屋”的出现,带来了转机,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气候的变化。接着,诗人用“露湿中庭菊含蕊”描绘了秋天的花卉,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描写丰收时,诗人提到“稻生芒”,表现出农田的丰盈,与“家家事”形成对比,突显了生活的富裕与安宁。最后一句“莫笑农夫喜欲狂”则传达了对农民辛劳与快乐的尊重,强调了丰收带来的满足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农民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对农村生活的赞美。苏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秋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苦热真疑不复凉”:开篇描绘酷热的天气,让人怀疑再也不会凉爽。
    2. “火流渐见迫西方”: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白天的结束。
    3. “清风一夜吹茅屋”:凉爽的风在夜晚吹拂着茅屋,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4. “竹簟今朝避石床”:早晨用竹席避开石床,突出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5. “露湿中庭菊含蕊”:中庭的露水湿润了菊花,暗示着秋天的丰盈。
    6. “水浮西浦稻生芒”:描写丰收的稻谷,展现农田的富饶。
    7. “秋成得饱家家事”:秋天的丰收让每个家庭都心满意足。
    8. “莫笑农夫喜欲狂”:劝告他人不要嘲笑农民的喜悦,强调对劳动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炎热与凉爽的对比,突出秋天的变化。
    • 意象:使用“菊”、“稻”这些自然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天氛围。
    • 拟人:通过“农夫喜欲狂”的表达,赋予农民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农民丰收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喜悦。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丰收、成熟与希望。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代表着坚韧与高洁,寓意秋天的生机。
  • 稻谷:象征着富饶与生活的富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风”是指什么?

      • A. 热风
      • B. 凉风
      • C. 冷风
    2. “莫笑农夫喜欲狂”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农民的不屑
      • B. 对农民辛劳的尊重
      • C. 对农业的不满
    3.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秋天的凉爽
      • B. 农民的丰收与喜悦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秋后即事》,前者着重于人生哲理,后者则关注自然与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示了兄弟两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园早春二首 其一 僦舍西斋小圃竹树森植秋日摇落对之翛然因作长句尽道所见 长安道中怅然作三首 春日溪上示南正四首 哭中山公三十韵 寄令狐揆二首 答户部勾院王学士泊沧陵见寄 七不堪诗七首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 其二 文靖吕丞相 一百五日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水楼台 洗马 正集 西字头的字 品赏 厄境 做小服低 龜字旁的字 言笑晏晏 尣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孕毓 酒后无德 战不旋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