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累日脾疾自歌

《累日脾疾自歌》

时间: 2025-07-27 08:39:10

诗句

壮年筋力惯驱驰,堪叹新来数问医。

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

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证投方某剂宜。

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9:10

原文展示:

壮年筋力惯驱驰,堪叹新来数问医。
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
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证投方某剂宜。
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

白话文翻译:

在壮年时,我的筋骨强壮,习惯于奔跑、驰骋,
如今却常常因身体不适而向医生求医,令人感叹。
生老病死,无需觉得惊讶,身体的每个小问题,
我都能自己感知。
我打算以合理的方式来调养我的病症,
研究后选择最合适的药方。
我已经看透了虚幻的身体和天命,
孩子们的嘻笑打闹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注释:

  • 筋力:指肌肉和力量。
  • 堪叹:可以感叹,表示对现状的不满或惋惜。
  • 生老病催:生老病是自然规律,催促着人们的生老病死。
  • 寸关:身体的每一个细小的地方。
  • 养痾:调养疾病,照顾自己的健康。
  • 抗疏:抵抗和疏解病痛。
  • 儿曹:孩子们,指年轻一代。
  • 昵昵:亲昵、嬉闹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主义色彩。李曾伯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命、健康与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累日脾疾自歌》创作于李曾伯中年时期,正值个人健康状况逐渐下降之际,诗中流露出对衰老和病痛的无奈与自省。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面临身体的困扰,他依然努力寻找改善健康的方式。

诗歌鉴赏:

《累日脾疾自歌》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命运的诗作。诗人从个人的经历出发,以“壮年”与“新来”的对比,表达了对健康衰退的感慨。在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力量和活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不适开始频繁出现,甚至不得不向医生求助,这种对比突显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指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必感到惊讶,强调了一种对生命的接受与理性认知。此时,诗人展现出一种自我察觉的能力,能够意识到身体的每一个小问题,表现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养痾抗疏”,显示出他面对病痛时的积极态度,试图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调养身体,这种主动的应对方式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在最后一句,诗人以“儿曹昵昵”作结,似乎在强调生活的乐趣和年轻一代的活力,即使面对自身的衰老,依然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整首诗以个人的痛苦为引子,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既有对衰老的无奈,也有对生命的珍视,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年筋力惯驱驰:在年轻时身体强壮,习惯了奔跑和努力生活。
  2. 堪叹新来数问医:最近常常因身体不适而感到惋惜,向医生求医。
  3. 生老病催无怪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应该坦然接受。
  4. 寸关亦可自知之:身体每一个小问题,自己都能察觉。
  5. 养痾抗疏吾谋是:我计划用合理的方式来调养病痛。
  6. 论证投方某剂宜:研究后选定适合的药方来治疗。
  7. 识破幻躯天赋命:看透了身体的虚幻与命运的安排。
  8. 儿曹昵昵复何疑:年轻人欢笑嬉戏,生活乐趣不必怀疑。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壮年与衰老的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和身体的变化。
  • 比喻:将身体健康比作“寸关”,强调其重要性。
  • 反问:通过“复何疑”表达一种对生活乐趣的坚定信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的健康问题反映对生命的思考,强调要接受自然规律,同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态度。诗中也传达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筋力:象征年轻时的活力与力量。
  • :代表着对健康的追求与依赖。
  • :象征着病痛与困扰。
  • 儿曹: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养痾抗疏”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疾病的无奈
    • B. 积极调养身体
    • C. 向医生求助
  3. 诗歌通过什么对比来突出时间的流逝?

    • A. 青春与衰老
    • B. 幸福与痛苦
    • C. 成功与失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曾伯与杜甫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李曾伯的态度显得更加乐观和积极,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苦难的思考和哀伤。两者在对待生命和健康的态度上,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曾伯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李德载见寄 斋中列酒数壶皆齐安村醪也今旦亦强饮数杯戏成呈邠老昆仲二首 其二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 雨歇二首 其一 太皇太后挽词 登城楼 见黄仲达感秋意 怀金陵三首 八盗 岁晚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字旁的字 撒然 冷言热语 鬼字旁的字 便宜施行 包含玉的成语 洋洋自得 额手相庆 尣字旁的字 辩题 呛啍 包含惊的成语 异己分子 怡情养性 奋飞 虎字头的字 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