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49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
诗人站在湘中最高的地方,俯瞰壮丽的山川,感到豪情万丈。江海萍蓬,连接着吴地与楚地,岸边的兰草与芷草映衬着楚地的骚人。人住在青翠的山中,夕阳的云霭隐藏其中,水面与蓝天相连,清晰可见秋天的细微变化。站在栏杆边,望着四周的风景,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归心似箭的情感,却无力实现。
李曾伯,字季白,号梦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深沉,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写于诗人游览湘中最高的妙高台时,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及对故乡的思念。李曾伯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家乡的怀念。
《登妙高台》通过描绘湘中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诗人便以“占得湘中地最高”表达了自己站在高处的自豪感,仿佛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山川的豪情。而“山川端欲助人豪”则暗示着自然的伟大与诗人豪情的激荡。
接下来的“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通过对水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融汇与连接的感觉,展现了地理的广阔和文化的交融。特别是“兰芷”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的向往,对文化的珍视。
诗的后半部分“人住翠微藏夕霭”描绘了人居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宁静,而“水连碧落见秋毫”则以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清澈与宁静。最后两句“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心中依然难以忘怀故乡的牵挂。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美好环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人所写的《登妙高台》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悟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兰芷汀洲”,其中“兰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草
B. 诗人的故乡
C. 兰花与芷草
D. 江海的美景
诗的最后两句“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我的反思
B. 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C. 对自然的感悟
D. 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