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时间: 2025-07-27 14:36:58

诗句

莫为之先,冥不谓鄙。

一夫前行,百夫具履。

以为不信,出视同轨。

期尔十年,风变而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36:58

原文展示:

莫为之先,冥不谓鄙。
一夫前行,百夫具履。
以为不信,出视同轨。
期尔十年,风变而美。

白话文翻译:

不要为了先人而感到迷茫,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卑微的。一人前行,百人随之而行。如果认为不值得信任,就出来看看同样的轨道。期待你十年之后,风向会变得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为之先:不要因先人的事而迷惑。
  • 冥不谓鄙:无知而不认为卑微。
  • 一夫前行:一个人向前走。
  • 百夫具履:百人都跟着走。
  • 以为不信:如果认为不值得相信。
  • 出视同轨:出来看看同样的道理。
  • 期尔十年:期待你十年之后。
  • 风变而美:风向改变后会变得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引申了陶渊明劝农的思想,强调了务实与坚持的价值。陶渊明提倡的耕作精神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赋等多种文学形式享有盛名,尤其在诗词上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辙与陶渊明的劝农思想产生共鸣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试图通过对比与鼓励来表达对农耕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务农和自给自足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农耕的赞美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首句“莫为之先,冥不谓鄙”,强调了不应因先人的权威而迷失自己,要以自我为中心行事。接着通过“一夫前行,百夫具履”,表现出个人的努力可以引领他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中提到的“期尔十年,风变而美”,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辙深厚的诗歌修养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为之先: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不必盲从。
  • 冥不谓鄙:指无知的人不应自贬。
  • 一夫前行,百夫具履:一人的努力能够带动众人。
  • 以为不信,出视同轨:质疑者应该亲自观察和验证。
  • 期尔十年,风变而美:对未来的期望,暗示坚持的结果是美好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冥不谓鄙,一夫前行”,对仗工整。
  • 比喻:通过“风变而美”暗喻生活的变化与希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个人努力与社会影响”展开,强调不应被传统束缚,而是要勇于探索,积极向前。诗中蕴含的乐观主义情怀,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人:象征传统与权威。
  • 前行:象征勇气与探索。
  • 十年:象征时间与坚持。
  • :象征变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为之先”是什么意思?

    • A. 不要盲目跟随
    • B. 要尊重先人
    • C. 先人很重要
  2. “风变而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失望
  3. 诗中提到“一夫前行,百夫具履”说明了什么?

    • A. 个人努力可以影响他人
    • B. 一个人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
    • C. 大家都在忙于各自的事情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劝农诗》
  • 王维《归田园居》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劝农诗》强调个体的务实和自给自足,而苏辙的这首诗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个人努力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苏辙全集》
  • 《陶渊明研究》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该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其十 渔家傲(题船子钓滩) 次韵和魏主簿 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 平原郡斋二首 次韵杨君金送酒 招隐寄李元中 赠石敏若 次韵 其五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包含粥的成语 凤尾 石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耍玩 望门投止 彰明较着 风吹云散 幾字旁的字 不啻天地 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朋徒 乛字旁的字 盘龙之癖 动目 筚门圭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