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筠州二咏其一牛尾狸

《筠州二咏其一牛尾狸》

时间: 2025-05-10 10:25:26

诗句

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险如猱猴。

橘柚为浆栗为餱,筋肉不足惟膏油。

深居简出善自谋,寻踪发窟并执囚,蓄租分散身为羞。

松薪瓦甑烝浮浮,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俦。

引筋将举讯何尤,无功窃食人所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5:26

原文展示:

《筠州二咏其一 牛尾狸》
作者:苏辙 〔宋代〕

首如狸,尾如牛,
攀条捷险如猱猴。
橘柚为浆栗为餱,
筋肉不足惟膏油。
深居简出善自谋,
寻踪发窟并执囚,
蓄租分散身为羞。
松薪瓦甑烝浮浮,
压入糟盎肥欲流,
熊肪羊酪真比俦。
引筋将举讯何尤,
无功窃食人所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种动物,形态像狸,尾巴像牛,灵巧地攀爬在树枝上,像猱猴一样机灵。它们以橘子和柚子为食,以栗子为饲料,身体的筋肉并不强壮,只有油脂丰腴。它们生活隐秘,善于谋求生存,追寻踪迹,发掘洞穴并捉住猎物,却因聚集租金而感到羞耻。松树的薪柴和瓦甑上飘散着热气,压入酒糟中,肥料欲流出。熊的脂肪和羊的奶酪真是它们的好邻居。引导筋肉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特别呢?这些动物无功而食,反而成为人们所忌恨的对象。

注释:

  • :一种小型肉食动物,形态似猫,性情机灵。
  • 猱猴:猱猴是一种灵巧的猴子,善于攀爬。
  • :液体,通常指饮料。
  • 筋肉:指肌肉和筋腱。
  • 膏油:指动物体内的脂肪。
  • 蓄租:指积聚的租金,暗示贪婪。
  • 松薪:松树的树枝或树皮,常用作柴火。
  • 瓦甑:古代的一种炊具。
  • 糟盎:盛放酒糟的容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与苏轼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筠州二咏》是苏辙在其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某些动物的独特观察与思考,寓意深刻,结合了自然与人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牛尾狸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牛尾狸的形态特征被生动地呈现,诗中通过对其习性、饮食和生存方式的描绘,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不仅仅是对动物的描写,更是对人性、贪婪及社会现象的隐喻。

诗的开头通过比喻,展现了牛尾狸的机敏与灵巧,仿佛在告诉读者在生存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自然界中立足。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牛尾狸的生活习性,揭示了它们虽然看似无忧无虑,却也有着隐藏的生存压力与内心的羞耻感。

诗中最后一部分则引人深思,关联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在竞争和生存中,贪婪和无功而食的行为是受到社会唾弃的。通过对牛尾狸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如狸,尾如牛:描绘外形特征,强调其灵活性与力量。
  • 攀条捷险如猱猴:比喻其攀爬能力,展现生存技巧。
  • 橘柚为浆栗为餱: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的多样性。
  • 筋肉不足惟膏油:暗示身体的虚弱与依赖脂肪生存的状态。
  • 深居简出善自谋:生活隐秘,聪明地谋生。
  • 寻踪发窟并执囚:捕猎的技巧与成功。
  • 蓄租分散身为羞:暗指贪婪与羞耻的心理。
  • 松薪瓦甑烝浮浮:生动描绘生活的环境与状态。
  • 压入糟盎肥欲流:隐喻丰饶的生活,却有被人嫉恨的风险。
  • 熊肪羊酪真比俦:强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
  • 引筋将举讯何尤:思考生存与竞争的意义。
  • 无功窃食人所仇:揭示贪婪引发的社会敌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牛尾狸与猱猴相提并论,突出了它们的机敏和灵巧。
  • 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如羞耻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存竞争中的贪婪与羞耻,通过牛尾狸的形象,反映出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启发读者反思自身的行为与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狸、牛:象征机灵与力量的结合,反映生存能力。
  • 猱猴:代表灵活与聪明,暗示生存的智慧。
  • 橘、柚、栗:象征自然的丰饶与生存的依赖。
  • 膏油:象征物质的丰盈,但也暗示依赖的脆弱。
  • 松薪瓦甑:描绘生存环境,传达生活的真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牛尾狸的尾巴像什么动物? A. 猴子
    B. 牛
    C. 狐狸
    D. 猫

  2. 填空题:诗中所提到的牛尾狸以____为食。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牛尾狸对生存有很强的能力。
    A. 对
    B. 错

答案:

  1. B
  2. 橘柚,栗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牛头山》:同样描绘自然与动物的诗作。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情冷暖的另一首经典。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苏辙的作品,都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李白更偏向于抒情,而苏辙则更注重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十月桃花) 八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寄梁士衡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元夕再用韵 菩萨蛮(夜宿余家楼闻笛声) 西湖绝句戏题 故端明尚书汪公挽词二首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远游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框儿的字 积而能散 众人国士 花明柳暗 装甲车 鬲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售世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兢兢切切 包含爵的词语有哪些 寒人 含英咀华 斗筲之才 矛字旁的字 包含甲的成语 前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