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36
《八声甘州 野烧》 作者:陈洵 〔清代〕
送关河满眼是伤心,何堪问芳菲。甚霜凋仍绿,风摧竟白,灰尽能遗。坐叹烟销烬冷,缩手昨人非。时有笼灯火,光出丛祠。毕竟熏天何苦,笑几家蔀屋,曾借余辉。任红心凄黯,今后总休提。想幽人蓬蒿深护,剩劫残三径得因依。谁怜我向经行地,望伫青旗。
送走关河,眼前满是伤感,问芳菲又有何用。即使霜冻后草木依然绿意,风吹过后却已变白,灰烬能留下的又有多少。我坐在这里叹息,烟雾消散后只剩下冷冷的烬火,手缩回去,昨日的人已不再。时常有灯火闪烁,光芒从丛林中的祠庙中透出。究竟熏天何必如此,笑看几家茅屋,曾借着余辉。任凭红心凄凉,今后都不再提起。想那幽人深藏在蓬蒿中,剩余的劫难和三条小路依然留有因缘。谁会怜惜我在这行走的土地上,静静地凝视着青旗。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上常运用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八声甘州 野烧》是一首充满伤感与怀旧情绪的词作。开篇即以“送关河满眼是伤心”引入,表达了送别的痛苦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词中提到的“芳菲”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美好,然而随着“霜凋仍绿,风摧竟白”的描绘,渐渐渗透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通过对火焰与灰烬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过往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词人试图通过灯火与屋舍的描写找到一丝安慰,但最终仍难以掩盖内心的凄凉与孤独。特别是“谁怜我向经行地,望伫青旗”的结尾,表达了对孤独行旅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渺茫,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展现了对人生选择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芳菲”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草
B. 秋天的果实
C. 夏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雪
“任红心凄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