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1:20
赠友人
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
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
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我自言自语,安于贫穷却未能如愿,竹边小门紧闭,池水已结成冰。
借着琴声和酒意在寺庙吟唱,送走朋友,心中惦念着远方的故乡,往灞陵而行。
在月夜里留住烟岛的客人,想起曾经闲游翠微山的僧人。
何时能如相如那样赋诗,携手一起去嵩山采摘茯苓?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赠友人》是一首蕴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前两句的“自说安贫归未得”开篇即抒发了诗人对贫穷的自我调侃,表达出虽然心中有理想,但现实却未能如愿的复杂感受。随后“竹边门掩小池冰”则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孤寂的意境,竹边的门仿佛象征着一种封闭的生活。
接下来的“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描绘了诗人借酒吟唱的情景,这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身感情与思乡之情的倾诉。灞陵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进一步增强了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回忆,留宿于烟岛的客人,似乎与诗人的心灵交流,记忆中的闲游与清幽的僧人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最后一句“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理想追求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寄托的离愁,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诗中“自说安贫”是什么意思?
“竹边门掩小池冰”中的“冰”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灞陵”代表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多样性与深度,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