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河中鹳雀楼

《题河中鹳雀楼》

时间: 2025-05-03 19:49:19

诗句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

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9:19

原文展示:

题河中鹳雀楼
作者: 张乔 〔唐代〕

高楼怀古动悲歌,
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
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
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
天涯归计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站在高楼上怀念古人的情感,发出悲伤的歌声。如今,鹳雀已经不再,连野燕都不曾经过这里。树木将五陵的早秋景色隔开,水面上连着三晋的夕阳,显得格外迷人。渔人点燃的火光在寒冷的夜晚闪烁,牧羊人的笛声在风中荡漾,吹起了夜晚的波浪。时隔十年再次来到这里,却正值落叶飘零,心中不禁思索,远道归来的计划又该如何安排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高耸的楼阁,象征怀古之情。
  • 鹳雀:一种水鸟,象征着往日的繁华与生机。
  • 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三晋:指的是山西一带,古代的地名。
  • 渔人遗火:渔人留下的篝火,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牧笛:牧羊人吹的笛子,传达出自由与宁静。
  • 摇落:指秋天落叶的景象,表现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五陵:古代帝王的陵墓,代表着历史和权力的象征。
  • 三晋:古代山西地区的称谓,表明地理背景和历史渊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风格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十年后重游故地之际,感慨时光流逝,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河中鹳雀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在高楼之上,遥望河流,思绪蔓延,既有对古代繁华的缅怀,也有对当下孤寂的感慨。开篇的“高楼怀古动悲歌”便传达出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通过高楼的视角,展现出心中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鹳雀的消失,象征着昔日的荣光已不再,连野燕也不曾经过,进一步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树木隔开了五陵的景色,水面则与三晋的夕阳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自然意象不仅美丽,更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仿佛在诉说着古往今来的变迁。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两句,描绘了渔人和牧羊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随着“十载重来值摇落”的转折,诗人再次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离别与重聚的无奈,最后的“天涯归计欲如何”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楼怀古动悲歌:在高楼上怀念古人,发出悲伤的歌声。
  2. 鹳雀今无野燕过:如今鹳雀已经消失,连野燕也不曾飞过。
  3. 树隔五陵秋色早:树木隔开了五陵的早秋景色。
  4. 水连三晋夕阳多:水面上与三晋的夕阳相连,景色迷人。
  5. 渔人遗火成寒烧:渔人留下的火光在寒冷的夜晚闪烁。
  6. 牧笛吹风起夜波:牧羊人的笛声在风中荡漾,吹起了夜晚的波浪。
  7. 十载重来值摇落:时隔十年再次来到这里,却正值落叶飘零。
  8. 天涯归计欲如何:远道归来的计划又该如何安排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强。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历史的高度与思考的深度。
  • 鹳雀:代表生机与繁华的消逝。
  • 秋色: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代表着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 牧笛: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人类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楼怀古动悲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怀旧悲伤
    C. 愤怒不满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鹳雀”象征着什么?
    A. 家乡的变化
    B. 自然的美好
    C. 往日繁华的消逝
    答案:C

  3. “十载重来值摇落”的意思是:
    A. 重新开始生活
    B. 过去的时间已久,景象已变
    C. 生活变得简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楼的情景,但更强调壮丽的自然风光与豪情壮志。
  • 李白《庐山谣》:同样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情感更为奔放与个性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查询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陈少卿第一百二十六 题郁孤台 又赋 第一百六十七 赴阙 赠拆字嗅衣相士 夜潮 献州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表里如一 天理不容 各从其类 押宴 麥字旁的字 罪盈恶满 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宋香 继承人 气生气死 小字头的字 杀人如艺 角字旁的字 轻虑浅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