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22
原文展示: 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洗过的石头形状清晰可见,如同被精心雕琢过的口眼一样生动。如果试着经常检查,会发现它们每夜都会神秘地飞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山堂前庭观察奇石时,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神秘感,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
创作背景: 文同在山堂前庭发现了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这些石头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自然奇石的欣赏和对它们神秘特性的好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奇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的“洗濯形容露”和“剜挑口眼通”生动地描绘了石头的形态,仿佛这些石头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后两句“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则赋予了石头一种神秘的色彩,似乎它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和意志,每夜都会神秘地消失。这种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诗人通过对奇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洗濯形容露”描绘了什么? A. 石头的形态清晰可见 B. 石头的颜色鲜艳 C. 石头的质地光滑 D. 石头的重量轻 答案:A
“剜挑口眼通”中的“口眼”指的是什么? A. 石头的孔洞或特征 B. 石头的颜色 C. 石头的形状 D. 石头的质地 答案:A
诗中的“每夜定飞空”暗示了什么? A. 石头会飞走 B. 石头会消失 C. 石头会发光 D. 石头会变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文同的其他诗作,如《晚泊岳阳》、《秋夜》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与苏轼的《石钟山记》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自然奇石的描绘,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探讨了石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