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孙太古辟支迦佛

《孙太古辟支迦佛》

时间: 2025-04-29 19:59:45

诗句

调御出火起正念,萨埵捧香生信心。

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45

原文展示:

孙太古辟支迦佛 文同 〔宋代〕 调御出火起正念,萨埵捧香生信心。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调御出火,象征着正念的点燃;萨埵捧香,代表着信心的产生。两位士人的意境超越了笔墨,那位太古之人情感何其深沉。

注释: 字词注释:

  • 调御:调整控制,此处指修行者控制自己的心念。
  • 正念:佛教术语,指正确的思维和意识。
  • 萨埵:佛教中的菩萨,此处指修行者。
  • 二士:指两位修行者或士人。
  • 太古:远古时代,此处指深远的意境或情感。

典故解析:

  • 调御出火:可能暗指佛教中的“火宅喻”,比喻众生在烦恼中,需要正念如火来照亮解脱之路。
  • 萨埵捧香:可能源自佛教故事,如《法华经》中的萨埵王子舍身饲虎,象征着修行者的奉献和信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可能创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佛教修行深意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对佛教经典有所研读后,结合自身修行体验,对佛教修行者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调御出火”和“萨埵捧香”两个意象,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变化。首句“调御出火起正念”,以火喻正念,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修行者通过调整心念,点燃内心的正念之火。次句“萨埵捧香生信心”,则通过萨埵捧香的场景,象征修行者因修行而产生的坚定信心。后两句“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深远意境的赞叹,认为这种意境超越了笔墨所能表达的范畴,体现了修行者情感的深沉和超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调御出火起正念”,通过“调御”和“出火”两个动作,描绘了修行者控制心念,点燃正念的过程。
  • 次句“萨埵捧香生信心”,以“萨埵捧香”为场景,象征修行者因修行而产生的坚定信心。
  • 后两句“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深远意境的赞叹,认为这种意境超越了笔墨所能表达的范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调御出火”中的“火”比喻正念。
  • 象征:如“萨埵捧香”象征修行者的信心。
  • 对仗:诗中“调御出火”与“萨埵捧香”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修行者的修行过程,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正念和信心,以及修行者情感的深沉和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调御出火:火象征正念,调御象征修行者控制心念。
  • 萨埵捧香:香象征信心,萨埵象征修行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调御出火”中的“火”象征什么? A. 正念 B. 烦恼 C. 热情 D. 光明

  2. 诗中“萨埵捧香”象征什么? A. 修行者的奉献 B. 修行者的信心 C. 修行者的智慧 D. 修行者的清净

  3. 诗中“二士之意在笔外”表达了什么? A. 修行者的意境超越了笔墨 B. 修行者的意境浅显易懂 C. 修行者的意境难以表达 D. 修行者的意境平凡无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文同此诗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文同更注重表达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而王维则更多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佛教文化辞典》:提供了佛教术语和典故的详细解释。

相关查询

声声慢(赋渔隐) 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 甘州 祝英台近(耕云) 江神子/江城子 摸鱼子·想西湖 湘月(赋云溪) 台城路(杭友抵越,过鉴曲渔舍会饮) 醉落魄 南乡子(杜陵醉归手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铃的词语有哪些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包含似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详一 重岩叠嶂 照杯 文字旁的字 冰天雪窖 锣齐鼓不齐 高字旁的字 壮气凌云 灵宅 方字旁的字 嚣声 三魂出窍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