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阳台 西湖

《高阳台 西湖》

时间: 2025-05-02 11:51:30

诗句

落叶浸愁,凉思警醉,衰杨恰似眉弯。

病起秋深,云烟一倍清孱。

凭栏冉冉斜阳下,有断魂、分付湖山。

乍超然、精爽飞扬,不似人间。

蓬莱清浅今何许,但歌残黄竹,信杳青鸾。

为问逋仙,孤山谁伴荒寒。

苧萝村下相逢地,想月娥、依约婵娟。

又高城、鼓角声催,策马孤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1:30

原文展示:

高阳台 西湖
落叶浸愁,凉思警醉,衰杨恰似眉弯。
病起秋深,云烟一倍清孱。
凭栏冉冉斜阳下,有断魂分付湖山。
乍超然精爽飞扬,不似人间。
蓬莱清浅今何许,但歌残黄竹,信杳青鸾。
为问逋仙,孤山谁伴荒寒。
苧萝村下相逢地,想月娥依约婵娟。
又高城鼓角声催,策马孤还。

白话文翻译:

秋叶飘落,浸染着忧愁,凉意使我清醒却又醉意朦胧,衰老的杨树恰似弯曲的眉梢。
生病时已是深秋,云雾缭绕,愈发显得清冷而柔弱。
我倚栏静静地看着斜阳,仿佛将我的绝望交托给了湖山。
一时之间,心情轻快而飞扬,似乎不再属于人间。
如今蓬莱的清浅之地又在何方,只能唱着残破的黄竹,青鸾的踪影已然消失。
请问那位逋仙,孤山之上又有谁来陪伴这荒凉的寒意?
在苧萝村下相遇的地方,想必月亮之女也依旧如昔般婉约动人。
高城的鼓角声催促着我,骑马独自归去。

注释:

  • 落叶浸愁:落叶带来的愁苦情绪。
  • 凉思警醉:秋凉使人清醒却又感到醉意。
  • 衰杨恰似眉弯:衰老的杨树像是弯曲的眉毛,形象而生动。
  • 云烟一倍清孱:云雾缭绕,显得更加清冷而柔弱。
  • 断魂:此处指对故土、亲友的思念,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780-1856),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竺川,江苏人。文廷式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西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秋景的感悟。开篇的“落叶浸愁”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忧伤的氛围,随着秋天的深入,诗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诗中“衰杨恰似眉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景的凋零,与自身的衰老相呼应,突显了生命的脆弱。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又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理想境地:“蓬莱清浅今何许”。这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寻,然而现实的“信杳青鸾”却暗示着理想的遥不可及。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特色,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引子,融入个人情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同时,诗中“孤山谁伴荒寒”一问,既是对友人、同伴的渴望,也是对生活孤寂的无奈感叹。最后以“策马孤还”结束,给人以一种孤独的归去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尽的追寻和无奈的归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落叶浸愁,凉思警醉”表达了秋天的落叶,带来忧愁与思考。
    • “衰杨恰似眉弯”形象地比喻衰老的杨树,暗含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感慨。
    • “病起秋深,云烟一倍清孱”描绘了秋深的清冷,增添了诗的愁绪。
    • “凭栏冉冉斜阳下”展示了诗人静坐观景的情境。
    • “乍超然精爽飞扬,不似人间”则是对瞬间轻快心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 “蓬莱清浅今何许,但歌残黄竹”表达对理想境地的思考与失落。
    • “孤山谁伴荒寒”是对孤独的深切感受。
    • “想月娥依约婵娟”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又高城鼓角声催,策马孤还”则以动感的结尾,留下孤独与思索的余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衰杨恰似眉弯”,生动形象。
    • 拟人:“云烟一倍清孱”,使自然有了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景色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的追寻与对孤独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落叶:象征着衰老和离别,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
    • 斜阳:代表着夕阳西下,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孤山:象征着孤独,带有审视自我的意味。
    • 黄竹:古典意象,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叶浸愁”是什么意思? A. 落叶带来快乐
    B. 落叶带来忧愁
    C. 落叶无关紧要
    答案:B

  2. “乍超然精爽飞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轻快而愉悦
    B. 绝望而悲伤
    C. 忧愁而无奈
    答案:A

  3. “孤山谁伴荒寒”中“孤山”指代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内心的孤独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文廷式的《高阳台 西湖》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文廷式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秋天的凄凉;苏轼则是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文廷式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守官长道之岷南过马务寨示知寨石殿直 登第示同年 秋试锁宿府学 思乡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 其二 泊小金山觉渡寺僧言建德知县桐庐知县婺州教授皆被召 闻有长沙之命 东轩即事二首 其二 东轩即事二首 其一 发杭州有讶太遽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散鱼溃 王字旁的字 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一针一缐 灾难深重 衣冠济楚 金字旁的字 托便 片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伫结之情 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烨煜 救结尾的成语 火龙黼黻 蒲杨 称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