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7
泊小金山觉渡寺僧言建德知县桐庐知县婺州教授皆被召
作者:赵鼎〔宋代〕
敢叹边氛炽,今闻公道开。
中原非世事,南国自人材。
朱履羞弹铗,黄金谩筑台。
天涯转蓬恨,何地赋归来。
我敢叹息边疆的战争如此激烈,今天听说公正的道路终于开启。
中原地区的事物已不是往日的样子,南方的土地自有其人才。
穿着红色鞋子的人因弹铗而感到羞愧,黄金白白地筑起高台。
在天涯漂泊如转蓬一般的我,何处才能赋诗归来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直接典故,但可理解为对当时北方战争和南方人才状况的感慨。
作者介绍
赵鼎(1081年-1139年),字次公,号惭愧山人,北宋末年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清峻,兼具豪放与细腻,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初期,正值赵鼎经历政治动荡之时,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无奈,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争及人才流失的深切关注。
赵鼎的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感慨,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无奈。首句“敢叹边氛炽”直接指出了当时边疆战火不断的现状,表明诗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接下来的“今闻公道开”则带有一丝希望,暗示着政治局势的改善。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对往事的怀念中,而是关注到南国的新人才,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反思。
“朱履羞弹铗,黄金谩筑台”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上华而不实的现象。朱履和黄金的象征意义让人联想到权贵的奢侈与无能,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人才的浪费。最后一句“天涯转蓬恨,何地赋归来”,承载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漂泊的深刻思考,透过对边疆战争的叹息,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敢叹边氛炽”中的“氛”指的是:
A. 气氛
B. 战争
C. 边境
D. 人才
诗中提到的“朱履”象征着:
A. 民众
B. 权贵
C. 军人
D. 诗人
“天涯转蓬恨”中的“转蓬”比喻的是:
A. 归乡
B. 漂泊
C. 战斗
D.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鼎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虽然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展现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关切。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